真人秀讯 日前,星尚传媒邀请京沪学者座谈婚恋服务节目发展,与会的社会学、心理学专家坦言,现在的婚恋节目中,不断出现的“学历控”、“住房控”、“轿车控”等物质诉求,让相亲节目成为折射当今社会“世俗”要求的平台。而“80后”、“90后”的适婚男女,和父母看待婚恋条件的差别,也让学者发出年轻人需要快快长大、正视幸福的呼吁。
留下他亮灯,让他走灭灯,一个小伙子面对一众女孩,被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是很多观众最熟悉的荧屏场景。火爆了两年的婚恋节目,如今依旧是不少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底牌。“有人说:只谈感觉不问家底的婚恋节目,充其量是中学生初恋;敢于直面物质条件,提出有房有车再来找我的婚恋节目,才是真正的相亲。”
检索式恋爱,“物质控”的爱情被“物化”
北京大学学者胡续冬在座谈会上谈到,时下一边是“随手拍”解救大龄青年,一边是丈母娘出面替女儿找男朋友,后现代的信息手段和最传统的准“父母之命”同时出现,正在勾勒出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婚恋节目从传统话题到纯粹娱乐,真正能担负起“服务功能”和“主流价值输导责任”的并不多。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栏目竟成为全社会各种婚恋观、文化观交锋的窗口,荧屏相亲的当事人时不时爆出“学历控”、“住房控”、“轿车控”,有钱的趾高气扬,条件不好的唯唯诺诺,已经让观众忘记了这些节目的目标是寻找幸福。这情形让年轻人的现实困惑真切地呈现出来,成为社会学者们关注的案例。如果‘幸福’和‘金钱’画上等号,如果婚恋节目成了一场爱情直销,如果参与的年轻人的情绪反映的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了。
一些婚恋服务类节目为了夺人眼球,引入“检索环节”。比如提供50位女嘉宾备选,然后根据男嘉宾提出的检索关键词,检索出10位符合条件的女性,然后开始交往。学者认为,通过类似网络交友的“年龄”、“薪水”、“爱好”等搜索选项,“检索环节”将选出来的“幸福伴侣”直接投入“物化过程”,加重的是各种价值观碰撞的戏剧感,让交锋更加激烈。
“有网络评论呼吁节目制作方应该负起媒体的道义责任,但是通过荧屏舞台集中‘晒’出物化标准也不是坏事。毕竟,现实中婚介机构天天上演这样的戏码,形成了婚介市场;家有儿女的父母们,为孩子谋划未来幸福时,心中也难免有几条物质‘硬杠杠’。”一位学者坦言婚姻无法回避物质现实,但是年轻人需要明白的是,物质不是生活幸福的唯一选项。作家马尚龙说,很多人关注一期婚恋节目最终有多少对情侣牵手,其实让参与者说说“选”和“不选”的理由更有意义。“当牵手不牵手的理由摆出来,甚至形成交锋的时候,观众就会看到,哪些是赤裸裸的要求,哪些是真正能给社会发展留下印记的美好。”
“家长代理”走俏,丈母娘都是“好人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