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华语影坛,邵逸夫爵士堪称长寿的智者,这位101岁的老人,被港尊称“六叔”,他不仅亲历了中国电影自1920年代以来的整个发展过程,更以其睿智与先见之明,始终站在华语影视业发展的最前沿。在他的带动下,香港邵氏兄弟影业公司成为1950-198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巨头,同时他也审时度势,及时转向投身电视业,成为TVB最大的股东之一。在全力投身影视业的同时,邵逸夫先生还热心公益事业,在内地捐资助学,此次大地震,邵逸夫先生更是与教育部合作毅然出资1亿港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让人敬佩。作为一名电影事业家,邵逸夫先生生财有道、造福社会的经营理念与实践,值得华语电影人认真研究与学习。
一、电影人生路
1、移民:从宁波到上海,从上海到南洋,从南洋到香港
邵逸夫先生祖籍宁波,在中国电影史中,宁波曾经出现多位著名电影制片家,比如早期明星公司的张石川,邵逸夫几兄弟在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在香港的邵氏父子、邵氏兄弟影片公司,柳氏兄弟的艺华、国华公司,电影大亨李祖永在香港创办的永华电影公司等。
宁波商人务实、勤劳、充满智慧的经商风格在邵逸夫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宁波移民的后代,邵逸夫在上海接受了西式的教育,而且显露了自己的才华。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邵氏兄弟早在1920年代便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天一影片公司。上图为邵氏兄弟,最右边为邵逸夫。
在天一其间,邵氏主要制作古装野史片等商业电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邵氏兄弟果断决定,避开锋芒,将电影阵线从上海转到华人众多的南洋,开拓新的阵线。当时或许邵氏兄弟的决定出于迫不得已,但却显现了他们的先见之明,当1940年代,国内的众多电影片场毁于战火之时,邵氏兄弟在南洋却保全了自己的制片机构。
在南洋其间,邵氏兄弟的业务开展颇为艰难,邵逸夫勤勉务实,逐渐打开了南洋市场,逐渐拥有自己的电影放映机构,像现在许多影院一样,邵氏兄弟采取以影院建设为中心,在影院周围发展其他配套娱乐设施,从而产生良性互动,在南洋(总部在新加坡)获利颇丰。1950年代,邵逸夫带着大笔资金来到香港,成立邵氏兄弟影业公司,从而开启了香港电影的新时代。
2最具智慧也是最勤奋的电影制片家
在1950年代邵逸夫来到香港后,大胆改革。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经营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