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秀”是一场危险游戏
“形形色色的电视配对和网络征婚,是择偶的新方式,也是现代传媒和科学技术与择偶方式的碰撞、结合,体现了择偶方式的多样性,其本身没问题。问题是相关人员要理智、负责并慎重地对待,而不是只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官效果。”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丁娟认为,电视上的速成配对,有明显的作秀成分,节目传播的一些观念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傍大款或富二代省去很多自己奋斗的时间等等正在误导年轻人。
现在的相亲类节目宣传正确婚恋观的力度不够。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一时配上了,其实性格也未必合得来,掩盖了很多问题。历史反复证明婚姻要有感情基础,古今中外的事例不胜枚举。作为女性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不能忽略自身发展和价值的体现,唯此才能实现爱情的平等和持久。
有关专家指出,电视娱乐并没有错,问题是要涤荡污染,保持荧屏新鲜、“绿色”。用刺激性、庸俗化的节目来挑逗观众,只能是一场危险的游戏。电视节目真正、长远的生命力在于真诚对待观众,激浊扬清,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价值观。可喜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已正式下发通知。火爆一时的电视相亲真人秀,是到了该洗心革面之时了。
声音
守住道德底线
“相亲节目已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收视‘掠夺战’。身份作假、制造话题、编造故事,言辞犀利不惜‘出口伤人’,虚假身份的‘托’,‘拜金、享乐’的非主流价值观被刻意放大和无限放任,并得到受众的盲目追捧。”湖南卫视节目制片人刘蕾坦陈,这是急功近利的媒体人毫无责任心和缺失道德底线的表现。
西安华章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燕认为,作为一个吸引观众的交友节目,真实是节目的基础,也是主导社会大众价值判断的来源。一些节目邀请模特、业余演员等扮演普通人,充当交友嘉宾,丧失了“真实”这一基础,成为单纯为获得“收视率”和“知名度”的“戏剧”,造成了大众价值判断的混乱,虽然赢得了收视率,却丧失了媒体应有的舆论引导的功能与作用。
“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要认真核实嘉宾的真实身份,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近日,广电总局专门下发文件,对相亲类节目嘉宾造假现象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禁止令”。广电总局还建议此类节目要扩大嘉宾选择范围,不能仅由演员、模特、富二代占据荧屏。“不得邀请个人品德有问题或有争议,持不正确或非主流价值观、婚恋观的人物参加节目。”对嘉宾的个人身份审核,广电总局在通知中也有明确要求。
电视艺术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电视相亲节目是有社会需求的,电视工作者要坚持引导,而非一味迎合,应该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注意培养一种沉稳而非浮躁,幽默但不油滑的欣赏趣味。他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众审美经济的时代,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必须注入审美精神,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防止道德滑坡。一些电视工作者在节目创新上的探索精神是好的,但必须反对功利化、媚俗化,决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丧失电视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