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收视率
时代观念裂变,社会贫富悬殊,我们无奈地处于“选择与被选择”的生活状态。但是,在网络世界无奇不有的催化中,我们更有勇气和欲望,公开表达独到、偏激、甚至雷人的观点。由此来看,《我们约会吧》像是一面镜子,着力表现一种真实的“选择与被选择”;而《非诚勿扰》更像是一柄锐利的手术刀,揭开现实社会的结疤,撩起人们表达自我观点的欲望。手术刀也有副作用。很多网友纷纷质疑,《非诚勿扰》的一些嘉宾是“托”,参加节目不为相亲只为出名,节目中的唇枪舌剑也是经过事先设计的。荔枝台连忙频频公开证明节目的真实性。这样的质疑与回应,反而让更多人的知道了这档节目。
两回合拼下来,荔枝台第一次有了称王称霸的感觉。他们很兴奋,连忙把收视率当作《非诚勿扰》的第一卖点,挑起了第三回合的较量。
“我们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新派交友节目。”类似的语句,开始频频出现在主持人孟非的开场白中。其弦外之音,就是“芒果台《我们约会吧》被我们远远甩在了身后。”要知道,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赞助收益的多少。据说,在《非诚勿扰》给广告客户的宣传资料上,有这么一句话:城头变幻大王旗——《非诚勿扰》的高收视率,终结了湖南卫视在娱乐节目上的霸主地位。
《我们约会吧》的收视率在1.5%以上,《非诚勿扰》的收视率则超过3.5%。从数字上看,荔枝台宣扬收视率的这一招,确实出得理直气壮。然而,这一招却又同样避实就虚。因为荔枝台“故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两档节目的播出时段。《我们约会吧》在周三晚上8点半播出,要跟其他台收视黏度大的电视剧争抢观众。而《非诚勿扰》在周六晚上9点播出,正是其他台电视剧的空当期。
荔枝台的精明之处在于,非业内人士一般不会注意,在两个数字背后,隐含着这样的事实:两档节目的收视率根本不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这下该轮到芒果台憋屈了。这直接导致双方主持人在各自节目上,在千万观众的注目中,公然打起了口水仗。2010年4月,在某期《我们约会吧》的开场白中,主持人何炅犀利地说:我们一直是全国第一的相亲交友节目,无论别人怎样争,我们都是第一。我们不会盲目追求收视率而哗众取宠。谁都知道,何老师的一席话针对的正是《非诚勿扰》。荔枝台立即强硬反击,在接下来的《非诚勿扰》上,主持人孟非一脸严肃地说:我们节目的气氛很好,大家都叫我“非哥”,不像有些台,非要叫主持人“老师”。
这表面上是调侃对方主持人的话,实则暗藏杀机。其直指《我们约会吧》内容刻板平淡,缺乏新意。
终极杀招
三个回合后,荔枝很嚣张,芒果很头痛。所以,他们终于决定动用终极杀招——英国弗瑞曼特《带我约会吧》节目在中国的版权。芒果台手握版权,认定《我们约会吧》才是合法的,而《非诚勿扰》则是“山寨”。《非诚勿扰》让芒果台不爽,让英国人更不爽——你不买版权就可以“山寨”,那我的版权以后还值个什么钱?!2010年3月末,就在《非诚勿扰》的收视率蹿升之时,芒果台和英国弗瑞曼特公司结成利益联盟,先后公开宣布,已向广电总局提起口头投诉,称《非诚勿扰》大有剽窃之嫌。芒果台更是有高层放话,呼吁整个中国电视行业自重自律。
这招看起来甚是凶狠,完全可以把对手直接撂倒。那么,为什么芒果台不在一开始就祭出这招?
这其中隐含了两家卫视一段往事——
2008年,荔枝台从国外买来音准类唱歌节目《谁敢来唱歌》的版权,并推出了中国版。谁知,芒果台紧随其后,推出了同类型节目《挑战麦克风》。荔枝台立刻向有关部门投诉称,《挑战麦克风》的节目形式属于抄袭,但芒果台坚称,虽然节目与音准有关,内容却是自创。这场纷争最终不了了之。
如今,历史再度重演,只是双方的位置正好互换过来。
对于版权的厮杀,荔枝台早已胸有成竹。他们不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地坚称:节目形式实属原创,跟英国人的版本有多处不一样,还更胜一筹地积极组织侧翼反击。
4月初,荔枝台千里迢迢奔赴北京,请来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开了一场《非诚勿扰》专家座谈会。在会上,《非诚勿扰》的创新与收视率,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赞誉。次日,以“广电总局力挺《非诚勿扰》”为标题的报道见诸报端,芒果台的杀招终被化解。
《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的抗衡,使芒果台的霸主地位第一次遭遇到了强力的挑战。而两者之间的火热攻伐,掀起了又一轮收视热潮。 来源: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