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演绎歌曲的时候,需要歌手从另一个角度让人觉得歌词和曲子的结合是十分协调的。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神曲”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不过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方言类的歌曲受到追捧也让人看到了人们对于“好歌曲”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歌曲本身,方言类歌曲受到追捧也让很多行业内的音乐人看到了中国原创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之前也出现过很多方言类的歌曲,蔡振鸿的《老子明天不上班》、沙洲的《挖蛤蜊》,都通过选手独特的方言演绎让整首歌充满了文化特色,而这样的创作也一度受到了追捧,几乎每一首方言类的“好歌曲”都能成为网络“神曲”。
方言引共鸣 音乐需要文化的充斥
《中国好歌曲》的选手的音乐创作大多都来自于生活和自己的感受。但是很多歌曲创作的环境和心境不同,会带来比较不一样的效果。方言类的歌曲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能更贴切地突显出歌手本身的地域和文化特征。这样的歌曲也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大家的共鸣,虽然方言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是随着语法和语调的不同,在音乐里面却是营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