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1月13日举行的金球奖颁奖典礼被取消了,即将到来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也可能前途黯淡。已经长达一个多月的美国编剧大罢工掀起了强大的旋风,把好莱坞刮得一片狼藉。这一2007年度最大的娱乐界事件,使美国极度繁荣的电视产业濒于瘫痪的边缘。
“绝望的编剧”们不再“迷失”,他们“24小时”紧急动员,脱离“办公室”,成功“越狱”,要做自己的“英雄”。编剧们不再是隐于幕后的故事创造者,他们这场“演出”的影响绝不亚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
帕特里克?维隆是这场罢工大戏的导演。作为好莱坞所在的美国西部编剧协会主席,他就是这一行动的始作俑者。可以说,2月份的奥斯卡颁奖是否如期进行就取决于罢工局势,而这完全在维隆的掌控之中。
分配“理屈”,颁奖“辞穷”
此次罢工事件起因很简单,就是源于最直接的利益关系??经济收入。
虽然美国编剧们平均每年能够得到20万美元的薪水,但与演员和制片人鼓胀的荷包相比,可以说是廉价劳动力。好莱坞一线导演、演员的片酬动辄千万,而编剧不仅收入水平低,而且大多数事业生命也很短暂。根据西部编剧协会提供的数字,目前大约45%左右的编剧处在失业状态。对此,有人揶揄道:“对很多编剧来说,罢工算不得什么大事,没工作就是他们的惯常状态。”
在收入分配争论中,分歧最大的就是如何瓜分网络新媒体这块极具诱惑力的大蛋糕。拥有1.2万名会员的美国编剧协会与电影与电视制片人协会就利润分配问题展开了谈判。编剧协会坚持要从网络下载的影视剧中分取他们应得的那一份利润,而制片人协会不接受。2007年11月,以维隆为首的美国西部编剧协会带头与制片方决裂,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编剧收入水平、生存状态以及地位名誉的较量。
美剧的创作模式向来是边写边拍、边拍边播,维隆所率领的大量优秀编剧集体撂挑子,致使美国60多部正在制作与播出的电视剧集停滞,并且已经影响到各大电影公司2008年的拍摄计划,超过1万名好莱坞影视从业人员因此失业。据估计,以娱乐产业闻名的洛杉矶地区将遭受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他们(制片人)宁愿让这座城市停止运作,也不让我们得到应有的报酬。”在罢工公告中,维隆愤愤不平地说。
对抗还在升级。美国编剧协会不允许自己的成员给2008年初举办的金球奖和奥斯卡奖写串场词,也拒绝授权奥斯卡颁奖晚会使用电影片段和以往奥斯卡的颁奖片段。
西部雄鹰,揭竿而起
年近50的维隆走到哪儿都显得精神奕奕。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律系,成为职业编剧之前,曾在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从事法律工作,这也让他有了很强的维权意识。凭着出众的才华,他的电视剧集《飞出个未来》和《辛普森一家》在编剧界一举成名。1989年,30岁的维隆与同为电视编剧和小说家的妻子结婚,并育有三个孩子。
在美国电视圈闯荡几十年的维隆被认为是理想主义者,路遇不平爱出头。2002年他被美国编剧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2005年当选了西部编剧协会的主席。
美国编剧协会以密西西比河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分支,将全美国的电视、电影和广播的编剧一网打尽。从两个分会的标志中就可以看出,东部的标志是夜色中的城市,温情脉脉;而西部的标志则是鹰,显得杀气腾腾。显然西部协会集中了好莱坞的大部分优秀编剧,话语权更重,也更加习惯以强硬的姿态一致对外。
“编剧们并不希望罢工,”维隆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纸契约,让我们有资格在这日益扩大的全球性产业的成功中分一杯羹。” 显然熟谙劳资斗争的他,引爆了编剧们的怨愤。
不写了,不演了,不播了
2007年11月5日,维隆一声号令,忍气吞声多年的编剧们纷纷拿起告示牌来到好莱坞各大拍摄场附近示威。随着罢工的深入,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支持。美国演员协会的成员也加入其中,这就意味着罢工队伍中又增添了最具号召力的重量级明星。
好莱坞影视业实行的是制片人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制片人,他们完全掌控影片的拍摄费用,乃至于对影片拍摄过程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制片人对拍摄班子进行了精细的分工,美工、服装、特技等环节长年雇用各行专家,各司其职。制片人制度的生产效率非常高,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创造性。而且作为资方,制片人与受雇的演员、编剧等纠纷不断。
在维隆的感召下,“主妇”伊娃?朗格利亚、好莱坞“甜心”梅格?瑞恩、NBC知名主持人杰?雷诺等众多明星走上街头,声援罢工。伊娃和雷诺更贴心地为罢工现场送来了比萨饼、甜甜圈。雷诺说:“我已经跟编剧们合作了20年,别看我在电视里滔滔不绝,如果没有他们的生花妙笔,我只能舌头打结。”
这场罢工被称为“足以拖垮好莱坞娱乐工业”,编剧们不写了,明星们不拍了,主持们不播了。许多热播剧目成了无米之炊,连脱口秀节目也无法正常播出。更要命的是许多大牌影星为支持罢工,不出席好莱坞各种大型典礼。
这已不是美国编剧协会的第一次集体罢工。1985年编剧罢工以妥协失败收场;而1988年,2000多名编剧的罢工最终采取的是折中方案,但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美元,留下了一个让双方都头疼的烂摊子。如果今年的罢工能够迫使制片人协会接受所有条款,维隆将被美国影视史册铭记。
两败俱伤?峰回路转?
罢工进入2008年,人们开始为维隆的如意算盘而担忧。毕竟今非昔比,电视剧已经不是美国影视业唯一的顶梁柱。没有编剧的好莱坞可能陷入暂时的困境,但绝不会走投无路。
“老谋深算”的制片人们早在数月前就开始囤积剧本,从英国等其他国家物色编剧,赶拍剧集;而不断涌现的新写手们也是盼着罢工恶化的一群渔翁;原本日益攀升的真人秀和综艺节目,更可以名正言顺地填补这个电视剧集的淡季。届时,重返工作岗位的编剧们,就算迎来苦苦争取的成果,也可能会沮丧地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被新人取代。
编剧对影视产业的贡献不仅在于爬格子卖文字,其创造力就是剧情的生命力。当美国编剧嚷嚷着“不干了”的时候,隔岸观火的各国同行也开始纷纷反思。
“地位就连一些技术人员都不如,”国内的金牌编剧海岩这样比喻中国编剧的现状:“很多编剧连自己的正当利益都无法维护,因为现在是编剧市场供大于求。”凭《武林外传》大红的编剧宁财神也不由感慨,“人家都去争取衍生产品的利益分配了,而我们最基本的稿费本来就少,还拖欠。”然而,在日韩影视界,编剧却很有权威。韩国导演不能擅自修改编剧的剧本,很多韩剧甚至是编剧负责制,投资人看编剧投资,而编剧可以自己选择导演和演员。水土不一样,编剧们的生存状态也各异。
好莱坞这场闹哄哄的罢工还在继续,结局是两败俱伤还是峰回路转,也许不到最后一刻,连维隆自己也在忐忑不安。
内容标题:编剧不再“迷失”“笔杆子”掀翻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