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式的消费逻辑
“卫视的竞争已经不存在任何‘盲点’,是全方位的竞争。”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卫视总监徐滔表示。
2013年,北京卫视终于迈出了“第一次”。7月20日即将开播的《最美和声》是北京卫视第一次推出大型电视音乐季播栏目,第一次引进国外版权模式,也是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
市场已经没有耐心等待一个电视台去培育节目、培育收视。模式节目成为电视台参与市场竞争且降低风险的捷径。“过去,只是排名前几的卫视购买模式,现在是有能力的电视台都会引进模式。同时,电视业两极分化也在拉大。”宋晓阳表示。
《中国好声音》树立的“大片”标杆在2013年持续发酵。大投入、大制作、大主角、大营销的“大模式”节目成为各大卫视眼中争抢市场份额和平台影响力的“优质资源”。例如,第二季度,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和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两档跨界取材的“大片”,话题性足,收视也不俗,但距离《中国好声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距离。
“就像老外做节目一样。”台湾知名电视节目制作人王伟忠是《中国梦之声》的评委之一,他对大陆节目制作方式的改变大为感叹。
无论是常规模式节目,还是季播模式节目,制作方式上已经采取多机位、大片比的拍摄手法。以前的电视节目制作从预算、录制到成片都是“精算制作”,但现在已经发展成“粗放”录制,获得海量剪辑素材,精细化剪辑,捕捉更多现场细节。“我记得以前录个节目要录20个小时才能有些精粹的东西,现在速度和效率变得非常快,而且整个应急设备( 措施) 变得非常强。”王伟忠表示。
模式节目常态化已经成为业界一大趋势。
除了开篇提到的国际三大模式真人秀分别落地东方、湖南、浙江,其他包括央视在内多家电视台均有大型模式节目推出。如央视《舞出我人生》《黄金100秒》、安徽卫视《我为歌狂》、天津卫视《天下无双》等。而且大型模式节目一般以季播编排出现,各家卫视也纷纷透露口风,“不止一个大型模式项目正在酝酿”。
“拥有正版模式已经不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是相关因素。”徐帆表示,优秀的模式节目需要兼具“西方经验”和优秀的本土制作团队。
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使得灿星制作成为业界的“明星团队”,2013年,除了继续与浙江卫视合作《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以外,灿星还承担了多档大型模式节目的制作,如与央视合作的《舞出我人生》《中国好功夫》等。
“《中国最强音》第一期出来的时候,看得我简直有点愤怒。在节目执行层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世熙传媒执行总裁汪炳文表示。湖南卫视操刀X Factor曾被寄予很高期待,但最终表现差强人意。“草根选秀已经很多了,今年又要做《快乐男声》,为什么还要做这样一档节目呢?”汪炳文甚为不解。就今年各大真人秀节目的形势而言,明星已经开始取代草根,成为节目传播效应的核心元素。
此外,同质化一直以来就是节目模式创新不力的一大罪状。宋晓阳认为,现在模式节目仍然存在歌舞类节目过度开发、内容单一的问题。“会造成选手、资源等不足。”
但徐帆认为,模式撞车的现象会越来越少。“版权意识已经普遍建立起来,而且国外可供引入的模式越来越多,电视台通过到国外考察或模式公司可以很容易了解到模式市场的情况。也许大类型上可能撞车,但在具体、单一节目模式上,撞车会越来越少。”
来源:综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