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谐、至少不像传统的音乐那样和谐,就是人声实验音乐最大的特点。很多时候,人声实验音乐就是对传统音乐的一种扭曲、一种打破。它们或者是将各种元素和技巧放到同一首作品里拼贴、把玩;或者是将人声等同于噪音,用嘶喊、嚎叫等方式呈现一种原始、狂野的美;或者则回到比当代民歌更远的民歌时代,让民歌重回山野,以更自然的表现方式(甚至不能说演唱),来传递音乐最质朴的那种美。
人声实验好听在哪里
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狱;正面是天堂、反而是魔鬼。对于人声实验的审美,同样存在着这两种极限。在许多人看来,大部分的人声实验,要么是鬼哭狼嚎,要么是随意哼唱,甚至还有无病呻吟的。但在一些人声实验爱好者来看,许多人声实验却远远胜过传统的流行音乐或摇滚乐作品,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作为现代音乐和后现代音乐的一部分,人声实验同样也是一种破坏性的音乐。它所破坏的,恰恰就是早至巴赫建立起的平均律、赋格这种音乐的调性结构,或者近至现代流行音乐所树立的那种三段式创作模式。人声实验既然是实验,实际上也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它更多其实还是一种学院化的音乐实践。是很多音乐人,在已经具备相当扎实的作曲技术、歌曲创作、人声训练的基础上的一种另辟蹊径。比如刘索拉就是科班出身的作曲家,而朱哲琴(微博)和龚琳娜亦是相当优秀的民歌和流行歌手;小河与窦唯也在玩人声实验之前,就已经有过许多的摇滚、民谣创作和演出经验。
Flash: 视频
所以,想要“听懂”人声实验,最好还是有一定的音乐鉴赏基础,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还是民谣。千万不要将人声实验音乐,推荐给一个刚刚想进入音乐世界的菜鸟乐迷听,那样的话,Nina Hagen、Sainkho Namtchylak这样的音乐,是很容易摧毁一个人的音乐审美观确立的。
人声实验的可听性方向,其实恰恰就是来自于对比。很多人一定会有在听一首陌生的歌曲时,当听到第一句,就已经知道下一句会唱点什么,或者歌手唱出主歌时,他能够大概估算到副歌的格局这样的体验。这就是音乐创作和演绎的一种僵化,使得传统的音乐变成了一种模式化的游戏。而人声实验更多时候,则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都充满了完全悬疑化的各种可能性,忽而高水流水、忽而千军万马;忽而亭台楼阁、忽而黄沙漫天。
而大部分人声实验作品,实际上都有着一种抽象的美。正因为它反传统,所以很难用传统的方式去评判。尤其是人声实验本身还是一种不断发展中的音乐类型,像近十年来它进入中国音乐圈之后,中国音乐人通过各种的东西方元素融合,就又开拓和创造了各种新的可能性,比如参加第三期“中国好歌曲”的杨众国就是如此。
既然人声实验没有固定的标准,那么听人声实验也就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果你受不了这样的音乐表达方式,要么默默离开,要么就默默承受并等待高潮到来吧!
来源:综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