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追捧:草根选秀开花遍地 总局出手喊停
时代:2003年-2006年
2005年的“超女”引发全民疯狂,也奠定了湖南台延续至今的江湖地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掌舵人龙丹妮曾做过两个选秀节目试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积累,“超女”才能一击命中。“超女”的爆发,也带火了内地的选秀市场,《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相继开播,草根才艺选拔类真人秀在内地进入了一个爆发期。
什么!“超女”的前身居然是选男人
2003年,还在湖南地方台的龙丹妮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大家小时候常看香港小姐、亚洲小姐,如果让男人参加选美呢?一问,身边所有女生听了这个想法都尖叫起来,龙丹妮和她的团队就在湖南经视推出了一档男性选秀节目――《绝对男人》。没想到第一期播出后,收视率“高得吓人”,他们就做了一期又一期,一共十五期。
第二年,龙丹妮又模仿《美国偶像》,制作了歌唱选秀节目《明星学院》。有了《绝对男人》的递进式比赛经验,龙丹妮索性将比赛时长拉长到五个月。这档节目第一次将决定选手去留的权力交到了普通观众手里:第一季决赛,冠军争夺者张亚飞和郭彪一共获得99.5188万条短信投票。
《明星学院》直接促成了湖南卫视“超女”的诞生。2004年趁热打铁,《超级女声》一炮而红,从海选开始直播,观众守着电视看全程,16岁的小可爱张含韵一夜之间蜕变成国民妹妹;2005年的《超级女声》把选秀节目推向巅峰,创造了平均8%-10%的收视神话,成就选秀时代最成功的一年。相信那一年,你一定在路边见过组团拉票的“玉米”、“笔迷”,也一定听过诸如“把手机拿出来,我要给李宇春投票。”、“不投就绝交”这样的对话。
那年,5个人中就有1个在看“超女”
咱们用数据说话,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公布的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收视数据表明,在北京、上海、长沙等12个城市“收视仪”调查中,“超女”平均收视率为8.54%,决赛期间平均都有11%的收视率。这是什么概念?2012年大火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最高收视率也没到6%。
尤其是三强对决的尖峰时刻,个别时段的市场份额(以当时在看电视的观众人数为基数)最高达49%。如果按照央视索福瑞在全国范围内1%的市场份额平均有580万的观众来计算的话,那么当晚收看“超女决战”的观众则一度超过2.8亿人,直逼3亿大关。也就是说,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在看“超女”。有网友回忆称:“疯狂迷恋过超女的人们终于体会到了,吸毒的感觉也不过如此!”
“超女”模式或者说是《美国偶像》这种真人秀的成功,就是让全民参与到造星的过程中来,你的投票决定了这个年轻人将来的路能走多远,支持不同的选手还成了大家交流和拉进距离的一种手段,这些都是选秀节目能突然爆红的原因。
也许你会好奇,“超女”当时为什么自己造了一个“选秀节目”的概念,而没有用国际流行的“真人秀”这个说法?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尺度相对较大,无论这个人是什么背景、道德标准、文化习俗、政治等,都可以展现。广电总局认为这难以把控,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超女”为顺利获得批文,于是用了“选秀”这个概念来代替。
总局:太多了太低俗了,得管管
2005年出了春春、笔笔和靓颖之后,2006年草根选秀花开遍地。据不完全统计,当年能数的出来的在播草根选秀,就得有不下10个:央视《梦想中国》、东方卫视《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以及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北京台的《红楼梦中人》……王啸坤、尚雯婕、蒲巴甲、马天宇、熊汝霖、海鸣威等人,也都从路人甲乙丙丁,一下子成了粉丝心中的男神、女神。
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各节目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大。除了争抢为数不多的可造之材外,为了拼收视率,导演组在节目内容上大作文章,“红衣教主”、“菊花姐姐”等各种奇葩选手频频闪现,评委席上也开始上演起各种戏码。
于是,从2006年开始,广电总局发布了一系列针对草根选秀的管控措施,从规定选手年龄不得低于18岁、摒除低俗内容、分赛区节目不得上星,到播出场次不得超过10场、不许场外短信投票,最终到2007年直接将选秀节目清除出了黄金档(各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所有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不得在19:30至22:30时段播出)。
沉寂,拿明星也拯救不了真人秀
正是因为这些限制,再加上一大波跟风节目出现,造成的选手荒和审美疲劳,内地选秀在2006年的波峰之后,直接跌到了谷底。草根选秀不让玩了,电视台便开始打起明星的主意,《名师高徒》《名声大震》《舞林争霸》等一大批明星参与的真人秀开始出现。但不论怎么折腾,还是无法再现此前高关注、高话题、高收视的状态。至此,内地真人秀节目也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