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真实性解构
真人秀电视节目就其含义而言,强调的是“真实性”、“互动性”和“表演性”。真人秀电视节目在体现“真”的同时,也尽量突出“秀”的成分。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只有“真”和“秀”的结合,即真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真人秀节目产生最好的效果。解读一个文本时,读者/受众就在与它互动或协商,协商过程是读者/受众将定位于社会意义系统的自身文化经验加诸文本。由这一解读过程赋予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同社会化所建构的受众/观众相互“协商”的结果。情境是指电视节目中所设计的主题及其环境、背景;身份认同是观众对电视节目人物和角色的身份、性格等的认同;叙事即电视节目的叙事方式是顺其自然发展的,还是经过人为精心编排、设计的。⑤实现“投入”和“互动”是观众感知到真实性的关键,消费者重视的是主观的、社会建构的真实体验。
观众收看电视节目而产生的基于意义的情境并非是过分单纯的,而是反映了复杂的矛盾要素的协商过程。当电视节目提供的情境(环境和背景等)与观众的亲身经历一致时,即情境真实、熟悉,观众就会对真人秀节目产生真实性感受。然而,更大的真实性并非在于情境是否为人熟悉,观众往往对未经历过的情境充满了幻想和渴求,基于幻想而虚构的情境增加了观众独特的享乐性体验,能够产生更大的真实性。例如,当《生存者》的场景从观众熟悉的澳大利亚和非洲搬到南太平洋岛时,天堂般的景色满足了观众的想象和渴望,这反而增强了真人秀的真实性。但这并不是说电视媒介工作者仅需关注带给观众享乐性体验的幻想化的情境,例如FOX推出的未婚男女感情游戏真人秀——《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尽管选择的岛屿旖旎秀美,是观众心目中渴求的幻境情境,但由于其挑选的演员给人感觉像已婚人士,这无疑使得该节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真人秀电视节目独特的情境激发了观众最积极的收视体验,这种体验正是真实目标和虚幻背景的结合。⑥观众对情境的体验和感受是电视节目中与自我相关的真实情境和幻想情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2.身份认同感
认同是个体将自我身份同至少另外某些身份融合的过程。认同包括(1)将自我延伸到某些他人;(2)从某些他人借得自我;(3)将自我与某些他人融合。⑦社会角色与真人秀电视节目人物之间存在相关性,真人秀中的人物角色不是社会角色的简单投影,其相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正向相关性,即社会角色真实、直接地反映到电视节目的世界中,在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社会的反射与回声;(2)逆向相关性,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东西,渴望在电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当电视节目中的人物的外形、身份和性格等特点与观众差别不大,即这些角色被认为是来自于现实生活时,观众就会产生真实性感受。但同时,观众对故事书式的人物总是充满了向往、期望、渴望和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虚构人物又加强了真实,原因在于为个体提供了感知现实的框架。观众不仅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真人秀电视节目所需要的,而且在生活中不曾遇见的。非凡的角色即使是虚构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真实生活化角色和虚构化角色的身份认同的共同协商,影响着观众对于真实性的判断。观众对真人秀电视节目角色的身份认同感越强烈,主观真实性也越强。
3.叙事接受度
叙事是指故事(虚构的或真实的)组织成前后相继的事件时,制约这一过程的手法、策略与惯例。叙事可进一步细分为情节和叙述。情节是一则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叙述是使这些内容发生关联的方法。⑧这里的叙事,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分析传播者对于电视节目制作(剧本、情节、角色挑选与搭配)的理解。在真人秀电视节目出现之前,观众看到的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电视节目,演出都是在节目制作方的指导与控制下完成的,电视节目本身缺乏现场感,这类节目很难唤起观众的共鸣。真人秀电视节目采用了纪实性的表现手法,拍摄过程也采取了纪录片跟踪式的方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这种纪实性的表现手法模糊了生活与电视的界限,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没有剧本,给人未经打磨的真实叙述的感觉,带给观众极大的真实效果。但同时,也有观众质疑他们看到的只是摄像机所拍摄下来的东西,或者说观众看到的只是导演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角色不是随机选择的,而是制作方精心挑选的,甚至有造假的成分。例如2003年美国FOX收视率最高的真人秀节目《嫁给百万富翁乔伊》中的百万富翁乔伊真实身份被狗仔队揭露,原来他竟是电视台雇佣的一名建筑工人。内幕一经披露,观众感觉受到愚弄,拒绝收看这档有失真实的真人秀节目,使FOX蒙受重大损失。由此可见,真人秀不能过分失真,即使要加入人为化的、虚构化的东西,也要小心谨慎。当真人秀电视节目采取自然、符合现实生活的叙事方式时,观众会欣然接受自然发展而没有人为化痕迹的节目,并产生真实性感受。但同时,人为操纵的、精心编辑的、虚构的叙事方式由于其合理性和适度性也往往让观众乐于接受,产生真实性感受。
结语
德波曾说,“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原则上它所要求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实际上它已通过表象的垄断,通过无需应答的炫示实现了。”⑨这就是说,观众只相信他们看到的,对未看到的事物保持怀疑。然而,从本文上述的论断来看,并非只要电视将真实与假象一并呈上,反复播放就能使观众产生真实性感受。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是通过观众对情境、身份认同以及叙事的解构、现实和虚构矛盾协商的复杂过程而形成的。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上海财经大学第三批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XJJ-2008-310)
注释:
①刘利群、傅宁编著:《美国电视节目形态》第129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③Annette Hill. Reality TV: audiences and popular factual television, Rout ledge, 2005
④隆??莱博:《思考电视》,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⑤⑦⑧约翰??费克斯:《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第二版)》,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⑥Rose, R.L. Wood, S.L. Paradox and the consumption of authenticity through Reality Television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5, 32:284-296
⑨德波:《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内容标题:秀讯: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发展进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