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析变形计揭秘制作团队背后的艰辛
《变形计》你看哭了吗?在《爸爸去哪儿》收官后,如果还沉浸在《爸爸》的小温暖中,《变形计》一集比一集“催泪弹”和“重口味”可能会让人有“晕车”的感觉。第一期中的城市公子哥李锦鉴打骂父母扛摔妹妹就已经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了,没想到第二期的奇葩富二代施宁杰更虐心,活在用钱买来的世界里,恐吓妈妈不给钱买Ipad就要卖肾……但《变形计》每期节目最后剧情大逆转,回归温暖,催泪弹强力放送,活生生一出悲喜剧交错的好戏。
《变形计》并非《爸爸》光环下的产物
《变形计》第二期节目播出后,奇葩富二代与两位山里孩子一进城就变得娇气,遭到了网络上一片猛烈的吐槽攻击。《变形计》就是这样,越虐心也越走心,小清新的综艺节目也不适合猛烈矛盾的出口。这是一档不说教,极具社会责任表现力的节目,可能它会有许多表现手法和后期剪辑略带夸张,但节目的初衷和社会意义,已然不是《爸爸去哪儿》等亲子节目带来的温情所能相提并论的了。
《变形计》已渐入佳境,那么这档节目从物色互换主人公开始到收尾,节目组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这档节目从2006年开始播出到如今,它在模式上有什么变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忐忑地采访了导演梁书源。让我们惊讶的是,在本次采访中,导演和其他主创完全没有一丝遮掩,反而将拍摄过程的艰辛和种种不为人知的“幕后猛料”独家放送给大家:虽然节目中一直说的是“7天互换人生”,但实际拍摄时间却远远不止7天;而在这支年轻的主创队伍之前,已经有近10拨人马被节目制作的艰苦程度给“虐”趴下了……真诚?欢笑?泪水?感动?本期《疯狂综艺》为你揭秘《变形计》的幕后故事。
选角 90人团队三个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孩子
“选人是最痛苦的过程”,节目导演梁书源在受访时苦笑着说,节目组90人的团队,曾经有三个月到处去找人,都没找到一个适合节目的孩子。
《变形计》播出的前面两期节目,城里孩子李锦鉴的嚣张与富二代施宁杰的拜金主义,其实是现在城市里大部分孩子都会有的社会病,但要找到极具代表性的主人公却很难。甚至一度有人质疑孩子和故事的真实性,梁书源在每一场媒体见面会上都会一再强调,“没有任何故事是假的,每个故事都会有后续的交代。”
梁书源说,城里孩子想来拍的很少,大部分父母是支持的而孩子是反抗的。在已经播出的两期节目中真实镜头记录的也确实是这样,第一期的李锦鉴一开始就很抵触,最后是爸爸用钱“哄”着他去参加的,第二期的富二代因为知道之前节目里的易虎臣的故事,情绪上倒没抵触,但却因为节目组拍到了“他无钱买单被服务员追”的囧事,差点罢演。
每个城里孩子都很有个性,都需要内心改造一番,还有人提议用少年犯和劳改犯,但节目组不考虑,“城里孩子要么叛逆要么调皮,但也有求变的”,导演组最常用的方法是去学校搜,直接问老师哪个孩子是最调皮的就行。对于城里孩子还有个标准,家里的经济条件至少得中等水平以上,这样才可以帮助山里的孩子。
选城市孩子难,但选山里孩子相对容易,“一般是挑选没有父母,家里穷又相对独立,压力强于其他人的孩子”,导演说。节目组今年还打破了以前一对一的旧规则,《山路弯弯》让韦家兄妹同时进城互换,《母爱的呼唤》中,又让两个来自不同家庭但有着同样悲惨身世的孩子去互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