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平等是一种追寻”
中国新闻周刊:不能否认,中国的有些企业的确存在一种老板高高在上的情况,根据你对大陆企业的观察和了解,你觉得整个职场生态环境如何?存在什么问题?
李开复:我觉得大环境上,高压的(老板)会比国外的多一些,但这个大环境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慢慢改就可以。
整个中国教育和职场的文化就是这样。教育是把每个人都训练得能力不错、基础知识丰富、很平均,但彼此都很相像。这种毕业生和年轻人的热情偏低,自发努力程度偏弱,就业要选一个拿钱多的,这种现象很普遍。那这些人的老板会为了绩效做一个比较高压的环境,把一些没有很大热情的人的绩效给压出来。当然这不是最好的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去做他们爱做的工作,人们自发努力工作,不觉得工作辛苦――到了这个状态,老板自然就不那么高压了。我希望在一些比较创新型、高科技型的企业里,包括媒体、文学、电视电影,慢慢地从一种高压状态变为追求理想、激情的热爱工作的状态,人们在工作中追求他的梦。
我觉得在一个不是那么完全平等(的地方)――中国历史上就不像美国那么平等,美国《独立宣言》时,中国还有皇帝呢――你不能期望中国那么快地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以我觉得平等是一种追寻。
中国新闻周刊:根据你过去在美国工作的经历和观察,国外职场的一些做法是否对中国大陆公司职场文化有可借鉴的地方?
李开复:很好的一个例子是微软。微软刚创立的时候就是靠冲突性的文化,类似所谓的“狼文化”,需要去拼命。但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微软意识到自己现在已是领跑者之一,不能这么“狼”了,对员工、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都要保持尊敬。
因此2000年、2001年前后,微软设计出了一句话“Open but respectful”,鼓励开放地指出同事的错误,但一定要采用尊重的方式。然后公司花了很多钱做了一个巨大的员工培训。这些培训师让经理们不能对员工那么凶,就算骂人好吃懒做也要换种方式,比如“你的表现真的让整个团队觉得很困扰”,把矛头指向自己,反而会更有效果。你把他抓来骂一顿,他可能下午做个工作、然后就开始求职跳槽。
中国新闻周刊:你期待通过这次抵制《非你莫属》的行动改变或重建职场文化吗?
李开复:我觉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会有,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把它当做一个新闻来看。但这次行动40多万人参与,看到的人可能上亿,只要一万个人里未来能有一个人成为一个更好的职场人或经理,那我觉得就是很正面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