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大一新生宿舍吊死疑自杀 学生自杀事件原因探析
发布: 2014-10-28 16:33 | 作者: 天外飞仙 | 来源: 真人秀 Reality Show
据该校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事发昨日6时40分左右,当时有一名宿友起床上厕所,发现宿舍的阳台上吊着一个人。“很快公安和120救护人员都过来了,但发现他身体冰凉,已经死去多时了。”这名工作人员说,估计是在凌晨两三点钟发生的。
据校方介绍,出事的宿舍位于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的校外宿舍,这里目前居住有5000多名学生,全是大一的新生。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名学生姓黄,学的是计算机专业,9月下旬前还在学校军训,正式上课时间尚不足1个月。
2003年9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天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降低自杀率。但是学生自杀事件今年来却有增无减,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大学生自杀原因探析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研讨暨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 目前,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根据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79例,蓝皮书分析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学生自杀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尽管“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在中国自杀研究中是个常见的命题,然而蓝皮书指出,中小学阶段男生自杀现象却较为突出,比例高于女生;比照年龄和年级能够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自杀率开始攀升,其中初中最高,高中次之。
从自杀成因来看,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包括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蓝皮书指出,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根本原因还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如师生冲突类中,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去年本科生找工作最难
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被称为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年”。
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去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71.9%。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其中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为44.3%。
大学生平均起薪3378元
蓝皮书指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平均起薪为3378元。
其特点为:学历越高起薪越高,其中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生为3278元,硕士生为5461元,博士生为8800元,各层次的高等教育收益率都很高;男性收入高于女性;学校层次高并不能够直接带来高收入,“211”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
佛家谈学生自杀
现在,我们中国人什么都不缺,不缺吃、不缺穿,但气太多太多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这就麻烦了。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气特别多呢?有多种原因,首先是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太快了。我们的整体发展,好比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流,底下的翻到上面来,上面的翻到底下去,今天是亿万富翁,明天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情况特别多。
整体社会的这种较大落差,助长了人的野心和欲望,认为我可以成为什么什么,我一定能做到什么什么。但是人的欲望,不是总能够满足的,一旦遇到挫折,悲观失望的时候,很可能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来了结问题,包括自杀。
我认为,通过自杀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最吃亏的一种解决方式,是最不可取的。
如果能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和智慧去解决问题的话,人的心就能够定下来,就会按照正常的规律去达到人生的目的。
教育者: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现阶段,由于心理危机等原因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和其他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给高校日常教学秩序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为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大学生提供专业且及时的心理援助,有效预防并化解心理危机发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心理危机是指人们在面临超出其应对能力的突发或重大事件,无法通过正常方法进行解决时所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包括激烈的心理矛盾、失调的心理状态、严重的心理障碍与失常的精神面貌等。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对心理危机进行有效预防、预警和预控的系统,借助心理危机预警方法,通过一定措施筛选出心理危机易感人群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识别潜在或现实的心理危机因素,进行后果评估,及时准确进行危机预警,制定危机应急预案,采取科学援助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紧迫性
构建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加强大学生抵御外界风险,深化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和思潮的冲击、多元生活方式的呈现、各种自然和社会灾害的发生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都可能会对大学生思想与心理产生严重冲击,加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阶段,辨别能力较弱,极易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混乱,导致心理危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
构建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人格品质的需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学输出德才兼备、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学习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意志品质薄弱、崇尚享乐主义、心理素质欠佳等都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需要强化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开展大学生预警教育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磨炼自身意志品质,引导大学生健康良性发展,对于增强大学生克服心理危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预防和杜绝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加强珍惜生命健康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出现了因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而产生的恶性伤人或自伤事件。究其原因,除学生自身因素外,还与高校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有关。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异常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准确预测危机发生可能性,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评估、早干预,减少或杜绝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策略
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分层级心理危机预警管理体系,构筑大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成立心理危机预警分级组织机构。由校领导组成预警领导小组作为决策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执行机构,班级为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提供机构,校党委或学生处为心理危机预警监督机构,相互协作,共同组成心理危机预警的“防火墙”。确定心理危机预警对象。把贫困生、新生、毕业生、失恋生等群体或人际关系较差、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个体作为重点预警对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预警库。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根据预警对象情况建立包括个体发展状态、社会环境、人际交往、负面情绪等具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与预警级别。构建心理危机评估系统。评估预警信息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关键,要对预警信息的真伪进行甄别和分类,把临界危机信息上报决策层,在最短时间以最低成本加以解决。
建立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辅助的完整心理危机预警支持体系,构筑大学生心理安全“隔离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需要得到家长配合和社会支持。要净化社会风气,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减少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健康影响。创造和谐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家庭情感关怀。大学生的父母、朋友及社会志愿者对大学生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形成有效的外部支持,为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提供可靠保障。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专业机构等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要加大心理卫生宣传,普及心理危机知识;设立心理援助热线电话,适时解除学生心理困扰;及时提供助学贷款、贫困捐助、危重疾病救治等,防范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