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甜妈出战“花儿” 审美标准是否会重写?
自古以来的审美,总是跟时代有着联系。“美”字拆开是“羊大”,物资匮乏的古代,人们当然以羊大为美。后来的古典审美,虽然有环肥燕瘦的细微差别,但毕竟大方向还是齿如编贝、肤如凝脂、行如弱柳拂花、声如黄莺出谷这个套路的。城市进程中,人们又爱上了中性的、铿锵的、快节奏的、清新乐活的……
每一次选秀节目,其实都是对中国审美标准的新定义。审美当然不只包括容貌和气质,在电视屏幕上,还包括她们展现出来的才艺,以及她们流露出来的个性、媒体造势所完成的她的背景塑造。大众评审和更多观众,对专业并不关心,她们不关心音准和节奏,更不会关心发声方法和气息。
全民海选令我们可以看到,李宇春和曾轶可是最典型的代表,从她们俩身上,很容易看出民众审美正在向中性的、清新的、大众的转移,在这一轮的审美中,女性特质、身家背景戏剧化的东西,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这一次“菜花甜妈”参加“花儿朵朵”,也许正是基于这个改变。在“菜花甜妈”身上,我们很难看到什么突出的优势:漂亮?唱得好?才艺突出?性格讨喜?都不明显。她的红只是因为反差,她所做的事情,太不像一个菜场老太能做出来的事情,这种突兀的错落,让她吸引了更多的眼球。
审美一种是古典趣味,而菜花甜妈的走红,也许说明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审美的古典主义,菜花甜妈以新的建构和新的出位方式来博得了自己名利场上的第一桶金。
其实,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审丑”只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颠覆性的审美,能让人们在看到她的时候看到一个特殊的面,“芙蓉姐姐”和“凤姐”都是审美的特殊面,“菜花甜妈”因为身份和行为的反差,是另一个面。
以一部《丑的美学》而被奉为现代丑学开创人的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丑是一种人们未曾留意的生活样态,为什么有的人耍宝能红?提炼“丑”、“特异”、“不同”,都是需要明辨力的,同时也要承担人们不买账的风险。
如果说“芙蓉姐姐”是一次刷新、李宇春是另一次刷新,在“菜花甜妈”身上,人们的审美标准是否会再次刷新?事实上,我觉得很难。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元,单是“花儿朵朵”,也已经提供了太多选择的可能,80年代“一脱成名”的轻巧便利早已经过去了,人们看各种形态越多,眼光也越挑剔,“菜花甜妈”如果刷新中国民众审美的标杆,还需要不断地提炼她的特异性。而对于“菜花甜妈”来说,光是“花儿朵朵”已经有了“凤姐”、“兽兽”等诸多劲敌,要想重写中国审美标准,“菜花甜妈”才走出了第一步。
来源: 湖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