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转折点来了:那天 我第一次喝多了
第七期之前,乐嘉处在被动召唤的状态,在一个环节结束后,孟非请出他,由他点评现场表现。那段时期,乐嘉认为这个节目很无趣,找不到感觉和自己存在的意义。“前几期我都不说话,等到最后,孟非说,好的,下面有请乐嘉老师提问,然后我就问,问完以后,狗屁都问不出来,好的,再见,下面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第七期开始,乐嘉从被动转为主动,作为心理专家,尝试全程参与,自由发问,配合节目控制整个节奏。在那个周末录制完第七到第十,这四期一结束,乐嘉觉得,感觉来了。录制结束后,在夜宵的饭桌上,乐嘉说自己第一次喝多,平时习惯了舞台上叱诧风云的他,在这个大众化的平台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和孟非的配合 独立 依赖与水乳交融
谈到和孟非的配合,乐嘉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他的博客上,关于对孟非的溢美之词不胜枚举,而他每每说到这些,总是一副更加真诚的传道者的眼神,似乎是在告诉你,不喜欢孟非,是你不了解他。了解了还不喜欢,好吧,只能说明你没品位了。乐嘉说,和孟非的相处过程就是标准的恋爱范本。寻常人的恋爱过程里,前三个月大家可能相敬如宾,第四个月拉拉小手,接吻再过渡,有这么个过程。而和孟非“我谈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就不想用这种谈法了,我就想尝试着,我谈到第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去摸摸你的小手,挑逗你,我发现这样试了以后还挺有感觉的,然后孟非也反应过来,也来摸一下我的下巴,挑逗我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把恋爱的全过程都打乱了,然后就发现在过程当中很自然。我跟孟非的性格都有一个特点,我们都不喜欢太古板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临场的发挥,他更强,他的反应之敏捷完全没有任何拘束。在这种过程中,找到感觉了,以后就比较好办了。”
乐嘉所谓的”感觉”是驾驭的快感,而这种感觉,和他在大礼堂给无数人上课的感觉类似“我上课时,下面坐的听众都是来自全国各地. 男女老少都有,我要让不同的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离过婚没离过婚,有经验没经验,当官的和平民的,穷的和富的人,这些完全八辈子很难共处一室来学习的人在一起,大家共同愿意坐下来了解和学习性格色彩这个工具。因此对于场面的整体操控,极其重要。”
在现场,我观察到,似乎乐嘉还有某些不为人所知的特定功能——第一,他们不吵架,场面太平稳的时候,我要适当地“挑拨离间”,挑拨男女嘉宾吵架。第二,打哪个人打的太凶了,我要想办法稍微保他一下。打得轻了,要稍微用力一些。在这样的碰撞中,一个相亲交友栏目的外延有了更多的延伸,人文性,社会性和认同感在这个节目中逐渐凸显。
孟非最厉害的地方在哪里?他从来不搞娱乐
某期节目的录制现场,一位来自英国叫做“王豆腐”的嘉宾让乐嘉印象深刻,这个家庭环境很好的小伙子在准备的宣传片里,呈现出来的却是宿舍里满满的易拉罐,于是,女嘉宾集体灭灯。
乐嘉很愤怒,“我当时立即当面故意提问了王豆腐几个问题―――我说你家很穷吗?你为什么要捡这个易拉罐?其实,问之前,我听说这个小老外家境不错,我是要通过反问来映射不少人们以貌取人和有眼无珠。我要讲的观点是不要以外表来衡量本质,人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乐嘉从人性角度的剖析给了观众重新了解这个嘉宾的机会,随后主持人孟非又用自己擅长的新闻模式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社会性的挖掘和延展“孟非是长期做新闻出身的,他对于跟社会价值观和倡导有关的话题,他会本能的把它给放大,王豆腐那期,孟非马上把话接过去,孟非弘扬的是什么?小伙子很好,很有环保精神,现在是低碳时代,现在开了在哥本哈根协议,环保是我们应该来倡导的。”孟非的作用,是他可以把这个问题随时跟社会层面结合,然后来弘扬一些正确的观念。“我跟孟非的特点,我们两个在台上和台下怎么想就怎么说,我们都比较真实。不会做作,不会故意取悦任何人,我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