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对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办的婚恋交友节目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批评,对此类节目中出现的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论低俗、行为失检、恶意嘲讽,主持人引导乏力,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进行了批评,要求各级电视管理单位加强对此类节目的管理,把好嘉宾选择关、话题选择关和节目审查、播出关,用良性的电视节目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抵制低俗之风。这一举措无疑是正确的,本博举双手赞成、拥护。
这样做,符合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反应了社会文明的呼声,也符合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对青年人进行教育、要培育四有新人、要坚持不懈地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小平同志早就提出的嘱咐。这说明,我国政府在提高对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同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现象的调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应当指出的是,一些地方电视台的相亲类节目之所以出现不良倾向,除了广电总局文件中指出的种种现象外,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而这些深层次问题更具有根本性,是导致这类节目走向歧途的思想内核,不认识、不肃清这些错误思想,这些地方台相亲类节目的主创人员、管理人员和节目主持人就不知道他们错在哪里,就会对广电总局的文件口头上说拥护而实则不接受,口是心非,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看到的事实是,各家电视台都在表态拥护广电总局文件,但同时又都在说他们这个台从来是坚持正确导向的。言外之意,广电总局批评的问题是其他台而不是他们台的事儿。
这样,广电总局的文件能否会真正得到落实就要画个大问号了。因此,有必要将隐藏在上述种种不良现象背后的思想内核抖露出来,请节目制作者看看他们在拼命争取收视率的同时究竟宣扬了些什么,他们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概括起来,至少有三大误区:
误区一:提倡文化多元化等于可以随便乱说。
此类节目通常都对嘉宾发表的各种话题表示理解和认同,而且经常以文化多元来对这些话题的提出进行美化和解嘲,无形之中便传达出强调文化多元就可以让所有观点都可以出来的招摇——哪怕这种观点是拜金主义的、享乐主义的错误的东西。在此,节目的制作者、播出者犯了一个重大的逻辑错误,即把文化内容、文化风格、文化表现方式等的多元化等同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格调的高雅与低俗的多元化了。
其实前者才是公众所认同的多元化,而后者是对多元化的误解和扭曲。把两个性质不同“多元”混淆在一起,把容忍各种低俗、错误观点的出现解释为奉行多元化原则,岂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同时,任何多元化都是有限度的多元化,都必须处理好多元与一元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文化问题上都必须采取以一元带多元、以多元固一元的政策,否则这个民族的文化乃至这个民族就会从世界上消失。
宽容和包容当然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我们要宽容和包容的只是不同内容、风格、形式的优良文化,而绝非那些与正确观点相悖、对社会有危害作用的低俗和荒谬的东西。一句话,对于百花,允许争艳;而对于苍蝇和蚊子,只有打击而不手软。
误区二:凡出现在相亲节目中的嘉宾、敢在电视台上乱说的人就是八零后、九零后的代表。
这些相亲节目制作者一般都自诩为是为八零后、九零后年轻人提供一个交友平台,为这些草根提供一个可以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平台,并将他们的所有表现包括种种低俗言论统统概括为代表了一代人的婚恋观,是当代年轻人的代表等。这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因为节目制作者们在这里又犯了一个滑稽的逻辑错误——将年龄的代表性与世界观的代表性混为一谈。
这些出现在相亲节目中的人,从年龄上看当然大多是八零后、九零后,但仅仅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将他们的言行等同于他们代表八零后、九零后整整一代人的婚恋观和世界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国青年人大约在两亿左右,作为一个时代的青年人的婚恋观和世界观的代表,决不是可以随便找几个人上电视说说就能找到、就能为广大公众所认同的。
而如果真的要找出代表时代、特别代表是当代青年人婚恋观、世界观的代言人,就必须从我们所处时代的最广大的青年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寻找他们当中最能够代表他们的良性的、先进的、主流的、有益于健康的婚恋及其成长的代言人而且要经过民主和集中。
反之,如果谁敢在电视上“毒舌”、拜金,谁就是当今八零后、九零后的代表,这简直是太“OUT”、对当今八零后、九零后太侮辱的做法了。事实上,“毒舌”和拜金根本不是什么时代的代表,而只能是旧时代、旧思想的残留,是为新时代文明所唾弃的行为。看看台上那几个“毒舌”,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广大农民工、公司员工、工人、保安、商人、公务员、大学生、干部、战士和所有活跃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线的青年朋友们,就会感到那几个“毒舌”绝对不是什么当今八零后、九零后的代表,而只不过是这相亲类节目的导演和制作者们制造的“潮”和“托”罢了。
误区三:节目热播就等于成功。
一般地说,热播的确是成功节目的特征之一,好节目热播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句话不能反过来推,即说成功的特点就是热播,而相亲类电视节目制作者们无一例外地都在犯着这样的错误。他们津津乐道于节目的热播,不择手段地追求本台本节目的收视率,追求广告插播和卖得高。殊不知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道德的沦丧和文明的损害。他们小集体利益得到满足之时,正是公众心理和社会风尚遭到践踏之时。他们自认为是成功的,其实是最大失败。因为他们违背了电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传媒工作者的良知。
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公众、对文明的损伤之上。正象一位哲人说过的:凡是流行的就是好的吗?不是的!如果是那样,那么凡流行病就都成好的了。热播、流行,要看是什么性质的热播、流行,一味靠迎合低级趣味,靠炒作“拜金”、“炫富”,靠大肆渲染甚至炒作低俗涉性内容而热播起来的节目,决不会是什么成功的节目,而只能用“坏事行千里”来作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究竞争、讲究经济效益没什么不妥,但作为国家宣传机器的电视台,首先你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然后才是经济效益,决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更不能把成功的标准只定在收视率上。
当前社会上确有一些靠恬不知耻手段一夜间成为网络红人的案例,她们是用恶搞自己的手法来达到成名的目的的。一时间,她们确实是“热播”了,但她们得到的公允的评价却是臭名远扬,决非人生的成功。相亲类节目制作者们与这些“姐们”基本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用的是国家传播机器在恶搞社会、恶搞自己,因此他们的危害要比“姐们”大得多,如不严厉规范就会将舆论引向歧途。
来源:湖南卫视内容标题:解析: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三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