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有我自己的故事
《中国合伙人》中三个角色原型,被认为是新东方学校的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然而陈可辛自己却说,邓超扮演的孟晓骏,更像是他本人的缩影。
1962年,陈可辛出生于香港一个泰国华侨家庭,父亲陈铜民是一名电影编剧。对于父亲,陈可辛说道,“我从小到大,看到父亲每次回来香港都是为了同一个梦想,就是当导演,却不停受到打击。”13岁时,陈铜民的导演梦想最终破碎,带着全家回泰国定居;而5年后,儿子陈可辛却独身前往美国留学,去追求父亲未完成的“电影梦”。《中国合伙人》里的不少桥段,正来自于他的那段经历。
其中一段就是他在餐厅当bus boy(餐厅服务员的助手)。Bus boy只能从他服务的服务员那里拿小费。有一个服务员对他很凶、也很抠门。有一个英国的老太太看见后,偷偷给了他20美金,还对他说:“那些老女人呢,服务员,她们在这里就呆一辈子的,你还会走世界很多的地方,你的未来很宽的。”让他很感动、很受激励。
作为片中孟晓骏的扮演者,邓超的追梦之路似乎比导演陈可辛来得更加叛逆。1979年,就在陈可辛赴美留学的前一年,邓超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一个干部家庭。青年时代的他,更像是片中佟大为所扮演的王阳——放荡不羁、离经叛道。13岁时,他就打了耳洞、染了头发,时常混迹于舞厅,甚至为了自己的舞蹈理想,离家出走。而那次离家出走,让他理解了外部世界其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也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担忧。而现在做父亲之后,更加理解了。
《中国合伙人》是我的疗伤之作
两千年初,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繁荣,众多香港导演来到内地追求电影梦想,陈可辛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2005年,他与内地合拍的《如果?爱》一片,获得极大成功,并入围奥斯卡。之后,他又出品了包括《十月围城》、《投名状》在内的电影,叫好又叫座。
陈可辛说,这些电影都是商业大片的包装,文艺电影的内核,去满足自我创作。然而,他的坚持却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2011年,电影《武侠》上映,陈可辛希望以此颠覆传统武侠片的模式,从中探讨科学、人情,以及天理循环等哲学理念。但是正是这部有某种创新意味的电影,却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惨败。陈可辛也由此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疗伤期。
《武侠》首映的那天,他的母亲因癌症住院。而《武侠》下片之前,母亲就去世了。在病床边,他都不停的跟母亲说《武侠》非常好,非常卖钱,使得她不用担心。他说:“有点像是《武侠》在垮的时候,其实我用了我对我妈妈的哀伤,去避开了《武侠》的失败,当我妈妈去世之后,我又回来面对《武侠》的失败,我又用了《武侠》的失败,来避开对我妈妈去世的哀伤。”
双重打击,让他一度抑郁,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而《中国合伙人》使他再度有了热情。他说一直以来经历了太多的问题和挫折,永远都是千疮百孔。
来源:非诚勿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