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非主流”成了“主流”?
非主流文化是一种青年体验型文化,强调原创、个性和独立,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目前世界上不少成熟的艺术家、文学家、导演和演员,青年时期都曾是非主流文化的忠实拥护者。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突破一切固定框架,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张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是发展革新前进的活力源。然而,如今的青少年在不知什么是非主流文化的情况下,将其追捧得变了味。
网友“非亦寻常”发帖称:如今所谓“非主流”群体利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以堕落和颓废为主题,再加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火星文”,完全把“非主流”扭曲了。
一位网友尖锐地指出:现在的“非主流”群体不说自己“消极”,而是形容为“颓废”“迷茫”;他们不说自己的有些图片很露(黄),而是说“另类伤感”。
还有网友说得更加深刻:非主流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某一群人逃避现实,找寻心灵慰藉的工具。而非主流也失去了它本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停留在那些隐晦的,颓废的文字中。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我责任的一种借口。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但在中国被严重恶俗化了。现在所谓的非主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肤浅的社会现象。“非主流”已经被恶炒,现在那么多人喜欢“非主流”,证明它现在已经快“主流”了。很多人已经慢慢远离它,现在的“非主流”连那些真正的反传统边缘人士都厌恶。
眼下,很多反非主流论坛的网站已经出现了,还有网友在网上公开叫卖100元出售一个反非主流的联盟论坛。在反非主流联盟的人眼中,现在这些原本是非主流的东西,却成了被不少人盲目追随的外在表象,成为用表面的另类来标榜自己的口号。反非主流的网友称,他们反对“非主流”这种潮流,希望每一个人都不去盲目追随,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