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谈话人物——在“草根明星化”与“嘉宾类型化”上下功夫
在谈话人物的选择上,除了一般节目常设的主持人和嘉宾之外,节目还设置了旁观者角色——性格分析师,同时在嘉宾选择上下足了功夫。
嘉宾类型化。虽然统一的婚恋话题之下是细分的个案话题,但是,嘉宾绝不是个案,而在编导的精心准备下形成了多种类型。而类型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划分,比如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有学历高的,有学历低的,有海归,有本地的,有北京的,有广州的,有富二代、凤凰男、孔雀女,还有不同职业的,包括模特、教师、学生、个体经营者、外企白领、健身教练等。他们都不是随便挑选的,一定具有该类型的独特气质和言语风格,让观众感觉他们就是身边的某一类人。
草根明星化。虽然嘉宾都是普通人,但是节目组按照“选秀节目”的套路对“草根嘉宾”进行了包装。首先,在服装造型上突出舞台性;其次,通过嘉宾连续性参与节目,在观众中形成深刻印象;再次,主持人给予每位嘉宾个性表达的机会,在职业上凸显个性与气质,从而讨好观众。比如,嘉宾谢佳就是在栏目组包装下通过男性化装扮首先突出其中性气质,同时通过其富有哲理的“语言”打造“才华横溢、认真细致”的学生气质,两者加起来形成了一个可爱的初入社会的“中性女”形象。
女性主导化。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是24个女嘉宾。《非诚勿扰》在节目设置上安排了“女性”的话语主导地位,这是之前任何一档谈话节目都不曾有过的大胆做法。女嘉宾可以随意对男嘉宾进行评价,并通过个人权利选择男嘉宾的去留。节目不仅给了嘉宾绝大的发挥空间,更给了女性话语主导地位,“女性公共话语空间”的营造是节目参与率高的重要原因。
3、谈话尺度——在“前卫”与“主流”之间寻找平衡
公共话语空间尤其是“女性公共话语空间”的营造虽然能够带来很多“时尚”、“前卫”的创意性内容,但是容易出现导向偏差的问题。
话题打破尺度,导向出现偏差。在公共媒介平台上,女嘉宾将拜金主义、直白庸俗的示爱方式呈现出来。还有部分女嘉宾因不满男嘉宾的形象或气质直接提出批评或抗议,这些都是一般性谈话节目不曾出现的。对“尺度”的突破让观众找到了新奇性,提升了观赏热度。其实,这是目前国内谈话节目遭遇的又一瓶颈,想谈点敏感话题,想听点真情实语,却听到的都是经过包装的“主旋律”。但是,“尺度”一旦被打破即会遭受主流批判。如果在“尺度”之内跳好舞,就是一档好看的电视谈话节目,如果把握不好,完全放弃话题争端,回归主流或者一意孤行都不能成就一档好节目。
隐晦敏感话题,主持积极引导。遭遇批评整顿的《非诚勿扰》依然获得了好评。它的做法是对敏感话题不回避,而是隐晦表现。如男嘉宾的“经济状况”不再用数字呈现,改用“职业及工作层次体现”,通过对话和短片让女嘉宾自己感悟。而一旦触及敏感话题,作为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评论员的孟非则发挥了其评论功能,对尺度较大话题进行制止,对敏感话题进行引导,从而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