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讯: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最近又惹祸了。2010年6月5日李咏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叫创新?》的文章,对“创新”进行了一番全新的注解,李咏式的“创新论”在网络间引起很大的争议,有网友甚至用“闫凤娇的腿,李咏的嘴”来形容这位央视“名嘴”的龌龊。
李咏的《什么叫创新?》共分5段,加标点符号也就482个字符。主要是针对一个叫李玉刚的“不男不女”的艺人的表演形式发出的一些感叹。李咏在文中写道“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用大蒜就红酒,汽车抬着走,黄瓜架上种土豆,奥特曼跟怪兽交朋友!”可谓标新立异、闻所未闻。当然,如果用李咏式的调侃来理解也没有什么,但恰恰是李咏是用少有的认真态度来“表扬”李玉刚的,这种褒奖就让人感觉到了浅薄与无知,引来网络潮水般的狂踩就在所难免。
李咏仅仅是一个靶子。网络对李咏的声讨,并非是网友与李咏本人有多大的仇恨,而是民众对多年来电视节目的低俗恶搞和电视人缺乏社会责任的一种控诉和宣泄。李咏的愚蠢之处是将电视人内心深处讳莫如深的东西公开化了。让那些对电视节目还存有那些一点希望的大叔大婶和痴男怨女们对他们每天观看的电视“创新”节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真正认识了“电视是个什么玩意”。
其实,对现在电视节目的现状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了解中国电视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就根本没有自主品牌的电视节目。自50年代电视进入中国,节目的形态都是以模仿和抄袭为主,那时叫学习。新闻、专题、文艺节目无所不“学”。50年过去了,电视节目“学习”之风愈演愈烈,从《实话实说》、《快乐大本营》到后来很火的《我爱记歌词》《非诚勿扰》等等,先是“学”国外的,后来兄弟台之间也相互“学习”,这种“学习”甚至连央视这样的国家台也未能幸免,真是“学”的不亦宜乎,“学”得恬不知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这是前广电部副部长汪锋常讲的一句话。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让中国的电视摆脱单一、枯燥的苏联模式,在中央的支持下汪锋启动了与西方国家电视同行间交流的旋钮。从而有了像央视的《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一大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30年过去了,汪锋这个曾经将中国电视带入多元化时代的行者,绝对不会想到他所期望的“电视多元化时代”会成现在这个样子。
现如今,“低俗恶搞”似乎成了电视媒体的代名词。相亲节目恶搞、情感节目恶搞、谈话节目跟着也恶搞等等,有了话题就恶搞,实在找不出话题就杜撰,请演员来演,其手段与形式远比美、日、韩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恶俗电视节目的“祖师爷”们还要有过之无不及。在中国的一些电视人心目中,似乎不恶搞、不造假就出了了“好”节目。有网友爆料,有家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地方卫视最近推出了一档情感访谈节目,结果有两期节目内容不同,主要当事人却是一个人,后经“人肉搜索”发现,原来是电视台聘请的演员,于是人们愤怒了:电视台连神圣的爱情都可以杜撰、可以恶搞,那还有什么节目不能恶搞的?
可以说,李咏的“创新论”与他的同行们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电视台来讲,没有火爆的节目,就没有“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意味着没有效益,就很难生存。也就是说,电视媒体急功近利的心态促成了接二连三的“恶搞”,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也就有了传说中的广告客户“绑架”了电视台和广告客户与其幕后“炒手”成了当今电视媒体真正的主导者的说法。
因此,如果不从体制上去解决电视节目的恶俗问题,李咏的“创新论”还会有市场,“灭”了李咏,还会有张咏、孙咏们的层出不穷。好在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已经开始,希望这次变革能从根子上彻底解除中国电视的难言之隐。
来源: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