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达人之父”用娱乐包装百姓梦想
金磊是《中国达人秀》的总导演,该节目能在内地选秀浪潮衰退的2010年逆市而行,许多出自他大脑里的点子自然功不可没。这位“中国达人之父”告诉记者,大众的口碑才是“达人秀”收视率的基本保证,因为“它汇集了全国各地普通民众的梦想,并且成功抓准了中国主流观众的价值观”。
记者:很多选秀节目在幕后都要用到一套严密的炒作、煽情手段,你的节目完全不需要吗?
金磊:我们想去除所有伪善、不真诚和虚假,把所有最真实的还给老百姓,让他们来当真正的主角。所以,这个节目去掉了所有常规的煽情手段,常规的主持人和选手、评委互动的形态,在现场你可能看不到任何电脑灯,也听不到任何特殊音效。这样朴素而隆重的形态表达了一种关怀:我们一直想做人文的娱乐、温暖的高端。老百姓很聪明,知道哪些东西是假的,哪些东西是真正留给他们的。
记者:没有固定的评分标准,就会让“情感牌”的作用变大,太过强调情感因素,会不会让选秀失掉公正性?
金磊:节目选的是“达人”,所以才艺才是最终的评判标准。一切达人秀的核心标准都是去发掘百姓当中有没有惊人的才艺,有没有能带给人感动的奇迹。
记者:你做选秀到底是为了做什么?是为了把娱乐变成“感动中国”?
金磊:我相信,百姓当中拥有超人才艺的,一定有他自己的故事。《中国达人秀》总冠军的标准,是强调选手能否代表中国登上世界舞台。今年10月6日,来自全世界的“达人”们将一起在世博演出,总冠军也将签约国际公司。所以,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的选手才能真正走远。
在“达人秀”里,可以让一个拾荒者去音乐厅唱歌,这是现在这个时代对庶民的尊重,对百姓愿望的关注。我想做的娱乐就是真实娱乐、民生娱乐,这样的娱乐才有生命力。因此,这个节目传递的是老百姓真的成主角了,并不是被电视台忽悠了,那种真人秀的命运感会被极大地放大。从某种程度上讲,达人秀的舞台就是以娱乐的形式讲述小人物身上的大故事。
记者:节目完全克隆《英国达人》,其实也是一种缺少创新,你打算怎么做出中国特色?
金磊:虽然是购买版权的舶来品,但《中国达人秀》真正获取成功的核心元素,就是将视角对准了最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每一个在舞台上出现的选手,都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熟悉,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而这些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真挚情感,毫无半点矫揉造作,也很能传递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嘛。
记者:偶像选秀节目在国外长盛不衰,但在中国,从“超女”时代的全民痴恋,到后来的无人问津,短短几年便成颓势,是什么原因令其如此步履维艰?
金磊:把《中国达人秀》和以往的内地选秀相比根本没必要,因为它根本不是传统的偶像选秀的概念。过去几年,各地卫视做了很多尝试,也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规律,但为什么近来的偶像选秀却走入了瓶颈?很多业内人士觉得这是因为内地进入了“后选秀时代”。
可偶像选秀在欧美依然很火啊,每年依旧有过百万唱片的销量和众多大型演唱会。这是因为在美国和英国,有非常巨大的唱片工业和娱乐产业做支撑,有着非常成熟的市场。但整个产业链在中国却是缺失的,特别是唱片方面,所以继李宇春之后,我们的偶像选秀冠军不可能再拥有巨大的唱片发行量。而李宇春也是时代产物,当年我们其实是在选出某个80后的意见代言人。
记者:中国电视节目喜欢克隆,一拥而上,当“达人秀”被各地纷纷效仿后,会不会也将像以往的相亲类节目、选秀类节目一样出现审美疲劳?
金磊:达人选秀是我们以前一直很质疑、不敢触碰的。因为我们一直误认为选秀要有一个标准,要么比唱歌,要么比跳舞,后来发现其实未必。不一定要去比什么,正是因为“达人秀”没有死板的标准,才抓住了选秀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小人物大梦想,平凡人创造奇迹。参加偶像选秀的年轻人需要一夜成名,不排除有功利心在,所以是比较窄众的万人狂欢。“达人秀”则要做到所有人狂欢,无论50后、60后、70后都可以获得共鸣,所以它好比奥运会,偶像选秀则好比田径锦标赛。在受众层面上真正拓宽了,找到了让更多人加入狂欢的理由,所以我不太担心达人秀模式的生存能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