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回归主流价值 平民狂欢引发社会共鸣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颐武称:“《达人秀》的最大突破在于让流失已久的主流电视观众群体重新回归,它让沉默的大多数人回归电视,让那些一直看电视剧却不看综艺节目的主流观众也关注到这个节目,从而让最主流的观众和年轻观众找到了共同点”。
用外国的瓶子装中国的酒,这是很多业内学者对于《中国达人秀》的精准概括。如果说《英国达人》提供的科学且完整的节目模式就好像一个精美的水晶酒瓶,那么要在里面装进二锅头还是五粮液,就是《中国达人秀》要思考的问题了。“让一切真实的发生,这个节目就是要传递一种强大的、积极的、平凡的精神,真诚还原中国百姓的渴望和生活状态,真正给她们一个展现自己、梦想成真的舞台”,这就金磊要给《中国达人秀》装进去的东西。
选秀节目走过了第七个年头,尽管成长、励志等主流价值观一直再被反复强调,然而主流观众的流失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观众年龄偏低、为保证收视不得不花招百出,中国的偶像选秀的确到了该放慢脚步反省和调整的时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达人秀》额火爆可以说是真正标志了中国平民选秀时代的来临。
没年龄、没阶层、没才艺限制,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勇气,都可以到这个舞台上来一展风采。于是我们看到了90岁居委会大妈唱着没调的《雪绒花》、6岁小朋友一本正经说着“周立波”、十几个民工劲爆的街舞High翻全场、断臂的钢琴家感动全国……这些真正来自普罗大众的选手,这些除了《中国达人秀》舞台之外你绝不会去注意的普通人,当他们真正成了这个舞台的主角,当他们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你会发现,你总能在不经意间被感动。“我们希望每一个故事都能传递一种价值观,都能让观众有自己的体会”,尽管已经被超强度的工作压得几乎没了睡觉的时间,说到《中国达人秀》的感动时刻,金磊还是十分兴奋。
“《中国达人秀》的最大贡献是把真人秀年龄不断下移的观众群,拉回到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流观众群中。它满足了更大范围的社会需要。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普遍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渴望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无论作为观众,还是作为参与者,都能够在这儿释放他们的能量。”或许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长胡智锋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达人秀》能得到各年龄、各阶层中国观众认同的原因。
来源:真人秀
内容标题:《中国达人秀》平民的狂欢 科学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