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银河护卫队》字幕翻译贾秀琰遭扒坟被高呼“请滚出翻译界”
发布: 2014-10-24 10:25 | 作者: 天外飞仙 | 来源: 真人秀 Reality Show
贾秀琰到底做了什么,让观众们如此情绪激昂?大银幕电影字幕翻译和民间字幕组的工作有何不同?本期《贵圈》就带大家走进译制厂,将视线对准银幕下方的那行中文字幕,看看它们是怎么诞生的。
字幕组大神狂批《银护》字幕 贾秀琰回应质疑
如果不是字幕组大神“谷大白话”的勘误长微博,或许大部分观众还能够容忍《银河护卫队》中文字幕翻译。然而,当这篇万字檄文发出后,整个世界都错乱了,网友们大声惊呼“原来我们和大神看到的竟不是同一部电影!”
《银河护卫队》字幕被指错误近百处“谷大白话”是谁?资料显示,他是深夜脱口秀骨灰级粉丝,从2011年初开始听译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是受无数网友顶礼膜拜的翻译界大神。10月12号,《银河护卫队》上映的第二天,拥有27万微博粉丝的他发表了一篇长达一万字、题为《<银河护卫队>的背景知识、字幕勘误以及彩蛋分析》的文章。该文迅速引起网友的高度关注,截止到发稿前被转发2.7万次,直接导致《银河护卫队》的字幕翻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谷大白话发表万字勘误贴,引发网友关注
在这篇文章里,“谷大白话”指出《银河护卫队》的字幕翻译“错译 40处、漏译 11处、不准确 25处”,认为译者对相关背景知识缺乏了解,把电影里的很多笑点翻译没了。
引发关注最多的“错译”包括:把外星人口中指代地球的“terra”,翻译成了“特蓝星”;卡魔拉用来调侃火箭是鼠辈一族的“rodent”被翻译成为“小浣熊”;彼得跟卡魔拉调情时,说“Kevin Bacon teaches people with sticks up their butts to enjoy dancing”原意为“教那些假正经的人跳舞”(此处大家可自行脑补屁股里被插了一根棍子的人在跳舞时小心翼翼、一本正经的可笑情景),可字幕翻译的却是“教会了人们扭屁股”……
独家回应:翻成“特蓝星”是跟发行方讨论的这已经不是贾秀琰第一次遭受网民的猛烈炮火了。《黑衣人3》里的“地沟油”、“瘦肉精”,《环太平洋》的那记“天马流星拳”都曾把她推到舆论的焦点。因为翻译电影字幕出名,贾秀琰可以说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
腾讯娱乐记者在八一厂附近的咖啡厅见到了这个正处在风暴中心的女孩,想象中她现在应该多少有些焦虑、恐慌。然而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贾秀琰看上去十分淡定,情绪也并未因网友的攻击受到太大影响。她对记者说:“以前会很在意,整夜失眠,但现在已经看开很多了。”
关于“特蓝星”:
“terra”的译法被网友吐槽的频率最高
贾秀琰认为,“谷大白话”指出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就是像“特蓝星”这种名词的译法,“在棚里配音的时候,导演还真提到了这个问题,‘别一会儿特蓝,一会儿地球,配音不方便,观众也容易混乱,干脆都统称地球得了。’当时迪士尼发行方的负责人和我也在现场,迪士尼觉得因为电影中还用到了‘earth’这个词,所以‘terra’的翻译要和‘earth’区分开。” 通常,电影在翻译的过程中,发行方除了向译制厂提供英文对白台本外,还会提供一份名词对照表,里面会将电影中一些词语的特殊含义、特定范围明确标清。“某个词具体翻译成什么,这个问题不是翻译能单独决定的,很多时候是由发行方来决定的。我们会提供一些意见,他们觉得可以就采用,觉得不行我们就不用。最后采用‘特蓝星’是经过发行方同意的。”
关于“扭屁股”:
第二类问题可以归结为审查尺度的问题,有一些比较粗鲁的词或者有性暗示的笑话,是不允许出现在官方字幕里的。“比如‘扭屁股’那个梗,‘屁股里插了棍子’它其实是个美国俚语,原指那些假正经的人,字面意思就是‘爆菊’,但这种词是禁止出现在银幕上的。而且跳舞时肯定要扭屁股啊,它本身也包含了点不正经的喜感。而且后面卡魔拉还追问‘为什么要爆菊?’我翻译成‘为什么要把他们的屁股扭起来’,相当于保留了‘屁股’这个梗,但换了一个更稳妥的文字游戏,当时迪士尼和我们都觉这样比较合适。
关于“小浣熊”:
是小浣熊还是鼠辈?你喜欢哪种叫法?
第三类问题,则是见仁见智。“某些句子他觉得我翻的不对,但也有人觉得我翻的对,翻译本身就是存在争议的。比如‘小浣熊’那个点,笑点在于卡魔拉称火箭是浣熊,虽然听上去还蛮可爱,但火箭觉得自己是能力强大的高等生物,把它当做呆萌宠物,是对它的鄙视,所以才会生气。以卡魔拉和火箭的关系,她并不是存心要侮辱它,只是种朋友间的调侃,不宜用词过重。用‘小浣熊’是希望能够在不损伤原意的基础上,更接中国地气。它和‘鼠辈’传递的信息并不矛盾。”这就相当于你管齐天大圣叫“小猴猴”,它面子上也挂不住。
关于错译硬伤:
最后一类错误,就是挑错者本身的听译误差。因为影院音效比较嘈杂,听译可能不够清晰,比如说“谷大白话”文中指出的错译硬伤,反派罗南有一句“my father and his father shall finally be revenged”,应翻为“我父亲和我祖父的仇终于报了”,但字幕却翻译成了“我父亲和祖父酝酿了这次复仇”。但实际这句的原文应该是“Only that my father and his father shall finally know vengeance”,也就是上映版字幕上表达的意思,“错翻”只是一场误会。
“我相信网络上有很多高人,他们可能比我更有能力,我不过是刚好有这个机会从事这项工作而已,我并没有觉得我比别人就高明多少。”贾秀琰诚恳地对腾讯娱乐说,“我觉得自己的翻译里的确存在一些不足,‘谷大白话’有些提议非常好,他平时翻译很多脱口秀,对美国文化十分了解,我也会虚心接受他的指正。”
好莱坞的台本极其严谨,翻译看不懂的几率为零很多人对贾秀琰的不满在于,你如果英文水平有限、看不懂,可以查词典直译,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错译?而贾秀琰认为,这种质疑来自对于电影字幕翻译工作的不了解,因为好莱坞片方会提供给他们一个极其严谨的台本,把每句话的背景,甚至每个单词都解释得很清楚了,“哪怕只是个英语一般的人,也能看懂这个台本,理解所有意思。”所以几乎不存在翻译看不懂或不了解剧情的情况,所谓的“错翻”只是每个人在进行语言转化时出现的不同理解。
电影《无敌破坏王》的部分对白台本
有另一名微博网友讽刺贾秀琰在《银河护卫队》里“把‘moons’翻译成月亮,这水平真是初中肄业。”对方认为应该翻译为“小行星”。贾秀琰记得,台本里专门有注释说“moons”指的并不是小行星,而是“月球以及它周围的小行星”,但因字数和口型的限制,只好在字幕里选择了重点的“月亮”。
这样的详细注释在台本里比比皆是,比如《银河护卫队》片方提供的英文台本里,就清楚写明了为什么说飞船里会像杰克森·波洛克画作、为什么在教跳舞这儿提到凯文·贝肯这个人物,“我们有非常详尽的台本说明,翻译能够了解到每个梗的文化背景,但是我怎么把这些背景资料,在有限的字数内用中文表述出来,让大家明白槽点在哪,这才是一个需要下功夫的过程。”
既然贾翻译的字幕屡次激起“民愤”,为什么她还在翻译字幕呢?现在民间字幕组遍地都是,片方就不能从里面挑个么?腾讯娱乐采访了译制厂相关工作人员,发现这个看上去“u can u up”的事,并不是想象得这么简单,背后是广电总局制定的一整套制度流程。
外国片方说了不算,官方字幕只能出自四大译制厂众所周知,在我国,所有的外语片都只能通过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发行。相应的,中文字幕的翻译也有着严格的管理。
译制片翻译一直垄断在四大译制厂手中
根据规定流程,外语片需要做两次字幕,先是由片方找人做比较粗略的第一版字幕,交送广电总局审查。如果审查通过可以引进的话,再由影片驻中国的发行公司(比如迪士尼的中国分公司)、民营发行公司(购买外语片版权的公司)委托中影或华夏进行译制。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会具体把这项工作分配给以下四个译制单位:中影集团译制中心、上海电影集团译制片厂、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进行译制。
为什么字幕翻译会被这四家机构垄断?这其中涉及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版权保护,像《银河护卫队》这些特别重要的大片,八一制片厂在7月份就拿到了供翻译字幕用的版本,北美8月1号才公映。如果泄露出去,将是很严重的刑事犯罪,这其中的风险,不是一两个字幕组的成员可以承担的。对于片方来讲,自然需要找信得过、负得起责任的机构。所以,找谁翻译并不是片方说了算,而是中影集团说了算。
翻译环节片方全程监督,翻成啥样心里早有数虽然片方没有自己译制字幕的权利,但也不意味着片方对字幕完全丧失了掌控。以迪士尼这种在国内比较成熟的发行公司为例,会有专职人员和译制厂的翻译沟通。他们会给出明确的翻译方向,比如是要严肃的,或者是要搞笑的,甚至有些片方就专门指出“我就要接地气的”。
具体到一些名词,片方会提供一份名词对照表,往往和香港、台湾地区是统一的。而一些有争议或者值得推敲的翻译,翻译人员还会跟发行方沟通讨论,大家一起商量看怎么翻最合适。
具体盯到什么程度?也是根据发行方的精力和经验而定。比如迪士尼本身就常年承担电视动画片的翻译、配音任务,所以在配音环节他们也会去棚里盯,看中文配音的翻译是否合适。
翻译好坏并没有影响票房, 《环太平洋》反而增加话题点《环太平洋》的票房可没有因为翻译受影响
虽然不少电影发烧友对于贾秀琰的翻译非常不满,甚至不少人喊出了抵制的口号,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这些电影的票房似乎并未因此受到多少损害。以《环太平洋》为例,以近7亿票房成为2013年进口片票房亚军,仅次于《钢铁侠3》,这个成绩甚至超过了北美。对片方来说,因翻译产生的争议反而给电影增加了人气和关注度,“贾秀琰翻译”甚至成为了电影的宣传噱头。
《环太平洋》后曾一度传出,因为发行方华纳(网传是哥伦比亚)不满向中影投诉,贾秀琰被中影“封杀”的新闻,但这纯属子虚乌有。此后,她又接连翻译了《饥饿游戏2》《火鸡总动员》《极品飞车》等影片。贾秀琰说,“当时心里很难过,也曾经想过用法律武器回击谣言,但很多业内人士告诉我,‘我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你不用这么难受,用作品说话谣言不攻自破’。”
贾秀琰最初是八一厂的一名宣传人员,本科学的是中文,英语也还不错,于是被八一厂译制中心的制片人王进喜发掘,成为了一名外语电影的字幕翻译。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译制厂的翻译都是兼职,腾讯娱乐向八一厂求证时,发现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翻译字幕不是一个人的活,有制片人有导演贾秀琰是被网友拎出来骂的那个,但很多人不知道,贾秀琰背后是一个完整的译制团队,贾秀琰只是团队的一份子。
据了解,一部电影的译制工作包括字幕翻译、台词翻译、台词配音等,涉及到的人员包括——
制片人:承接译制任务、选择导演、翻译、录音师、对整个译制过程负责
翻译:翻译影片对白、制作对白台本、校对字幕台本
导演:校对对白台本、选择演员组织配音
配音演员:配音
译制团队其实也是一个小剧组
录音师:对白录制及混录
字幕员:为影片制作字幕、校对字幕
片方负责人:对整个译制过程负责
在这其中,除了制片人是固定的译片厂的编制,其他职务都是一人多职,比如贾秀琰的编制就在宣传部门,还有的翻译原本是配音演员或录音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知道,目前中国每年的引进片数量有限,就几十部,四大译制厂领完后再分给下面的翻译,一人一年只能翻译5-6部,全部翻译酬劳不超过2万块。无论是工作量还是薪酬,都无法达到一个单独编制的要求。这些翻译们如果不是还有其他工作,简直是连房子都租不起的节奏。
过了六级就能翻?培训、实战、拜师都不能少很多人质疑贾秀琰能当翻译太“随便”,更讥讽译制厂翻译的行业门槛太低,过了六级就行。但其实,译制厂培养一名翻译并不容易。
贾秀琰06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进入八一厂,被制片人发掘后,先是在配音棚学习了两年,专门找导演来教,还拜了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翻译刘大勇(八一厂译制片元老,代表作《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为师。2年之后她才真正开始翻第一部片子——一个不太受关注的批片(注:买断版权的进口片)。从2011年开始,贾秀琰才开始接分账大片,第一个翻译的电影是《罗宾汉》,在校对阶段被发现有个地方翻错了,还被“雪藏”了一年不能翻译电影。
在北京译制圈,译制中心常用的翻译就六七个人,除了上文提到的资深元老,即便是外聘的兼职翻译,也要经过严格审查。八一厂的外聘兼职翻译就是《China Daily中国日报》的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影视翻译系毕业的科班生。“这些年,前前后后培养了20多个字幕翻译,但慢慢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干了,现在还活跃的翻译译作基本都在30部以上。”贾秀琰到八一厂已经8年了,在她之后,仅仅增加了两位新翻译,“培养一个翻译太不容易,坚持下来也太不容易。”
译制费用低到惊人,翻一部片才拿4000块虽然分账大片的票房可能上10亿,但无论多卖钱的片子,译制费就只有区区5万,一视同仁。
钱少活累,译制厂的翻译也不好当啊
这5万的译制费,涵盖了包括制片人、导演、翻译、录音师、配音演员等所有人的费用,甚至还有租棚的费用,而每个翻译翻一部电影只能挣3000-4000元。通常,一部120分钟的电影,翻译制作的周期是两周,首先要用一周的时间翻译对白台本。因为要考虑到口型和对白的连贯性,必须一秒一秒的精准校对,为保证进度,几乎每天都要连续工作10几小时。第二周还要进棚,陪着导演和演员现场录制,以便及时修改配音中出现的问题。
相比所拿到的工资,翻译要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除了可能随时会被导演或制片人骂以外,任何一个小错误,在上映之后都会受成千上百万观众的检验和批评。因此,这个行业并不具备太多吸引力,大多数人还是凭着自己的热爱,在这个行业里坚持。对于靠潜规则上位的传闻,贾秀琰也一笑置之:“在这个行业里,我只是无意中被大家知道了名字,但我的很多前辈和同行默默干了20多年,也没有被关注过,全凭爱好在做事,又谈何‘潜规则’呢?真是捞不到任何好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