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网热播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传递出的诸多正能量元素,让这档真人秀大获好评。观众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对五组爸爸宝贝们在镜头前真实不做作的互动表现颇感兴趣。心理专家们则用专业的眼光来评价明星爸爸们的教子之道。
看《爸爸去哪儿》,我们完全可以凭本能感觉到谁是好爸爸、谁是坏爸爸。除了林志颖,四位父亲都比较少用眼神跟孩子交流,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童年也没有得到过眼神的交流。“没有眼神的交流”有一个很直接的含义,就是我看不到孩子。真实的孩子在害怕,在大哭,可是大人看不到。大人看到的是“应该”中的孩子,他应该不哭,他应该怎么怎么样。中国父母看不到真实的孩子。
专家分析
林志颖:这是一个很好的爸爸。他并不着急去改变孩子或者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是理解孩子的感受,等待他、陪他度过。但KIMI是一个对外界很恐惧的人,不像郭涛(微博)的儿子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那么足,那不是林志颖的问题,应该是KIMI妈妈的问题。
田亮(微博):田亮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他几乎是没有情感能力的人。特别是第一集的时候,他和女儿感觉隔得很远很远的,就希望孩子不要给他惹麻烦,不停要求小孩不要哭,他不会停下来感受孩子的感受,陪她度过这段不安,而是希望她赶快停止,免得自己在大众面前丢面子。
郭涛:整体上还是一个不错的爸爸。当一个爸爸自己本身不错、事业也挺成功的时候,他很容易把自己成功的经验看成是全部就是一种自恋嘛。当人活在这种自恋当中,他不会相信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解决之道。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这一刻的感受,父亲只要陪伴、等待,孩子自己会由内而外地生出作为男人的雄心。这个不需要被要求被教育,尊重他就好。
张亮:能够背着儿子到处跑,OK。他至少面对了孩子的不愿意,在想一些办法去解决,没有那种很强势的地方。
王岳伦:消极的、不参与的父亲。
普遍上,中国男人参与家庭的程度很低。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封闭,并不完全是因为生存压力啊什么的。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男人是回避型的,女人就是索取型的,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婚姻状态。中国男人普遍缺乏情感能力,而且还能把这种缺乏合理化成“我要做事业”“我要去养家”,觉得这就是对家庭的责任了。正确的家庭其实是由爱组建起来的,物质是其中很重要又很正常的一部分,但仅靠物质绝对不可能组建一个真正的家庭。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很现实又很严酷的问题是,大家都缺乏情感能力。但是母亲没办法,孩子是她生的,男人好像更有理由脱离这个情感的流动。男人如果从情感上完全脱离这个家,容易造成儿子性别认同出现问题,卡在俄狄浦斯情结中;而母亲将难以避免把儿子摆到老公那个位置,向儿子索取情感。被妈妈索取情感的男人,长大后基本上都会成为回避型人格。
所以,在父亲缺失家庭长大的男孩,看上去比较老实有责任感,通常丈母娘很喜欢,觉得这是一个好男人,但其实他们在情感上是非常封闭的。如果是女儿,父亲缺位最直接的影响是她不知道怎么跟男人建立起关系。我爷爷就很经典,他就像个机器人一样,一天的活动可以当成钟表,只管上班赚钱,其他任何事都不管。我奶奶操心这个家里一切大小事,结果我几个姑姑找的老公都是废物。
来源:真人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