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引进方式五花八门?处处都是“陷阱”
一档节目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经过加工再到与观众见面,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随着版权引进热度的攀升,这个流程的繁琐程度有增无减。
·“宝典”已成过去式 联合研发成新宠
《中国好声音(在线观看)》宣传总监陆伟(微博)接受采访时,曾解密过《好声音》(在线观看)引进时的“宝典”模式,即原节目版权方制作类似“模式宝典”细则,引进方依据“宝典”,结合本地情况制定节目计划,但现在这种模式基本已经成为过去时。
曾昶在接受腾讯娱乐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版权引进中,更流行的模式是“联合研发”。比较有代表的有两类:一是外援,它的前期流程跟《好声音》类似,也是先谈钱再签约。不同的是,这次版权方提供的不是宝典,而是制作团队。团队可大可小,小的只是几个指导,大的从导演、编剧再到摄像、剪辑师一应俱全,全程协助。此时他们起的是教练的作用,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会相应地告诉国内团队一些经验,比如原版节目中哪个环节在当地的收视率比较高,怎样的处理方式更恰当有效等。另一种称作‘纸模式’,就是我们理解的定制,它由国内制作方发起。制作方根据本土情况,给国外的独立电视台或制作公司一个概念,比如我要一个亲子类节目,在周六晚上播。那么国外团队就会根据你的需求在国外研发、孵化,最后制定方案,并在发来的‘纸’模式中注明一切细节,交由国内制作方照本宣科。
·版权引进处处有陷阱 谈判过程步步惊心
值得一提的是,版权引进的流程中,国内团队也经常遭遇陷阱。真人秀节目在中国起步晚,这方面相当于“嫩牛”,而国外做了很多年,总体到细节已相当成熟,无异于“老草”。在引进谈判时,国内团队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常常被国外团队牵着鼻子走,遭遇“空手套白狼”的事屡见不鲜。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很多在国外看来行之有效的方法,拿到国内并不适用,导致电视台花了大价钱,收不到实际效果,节目最终沦为炮灰。
来源: 结语:无论是版权引进还是纯粹模仿,节目的最后一环,永远是观众。模仿盛行,表面看对观众的选择并无直接影响,但长此以往,不仅造成整个综艺节目市场的混乱,对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而言,也是最大的绊脚石。或许凭借精湛的模仿技艺,电视台或制作方能获得一时利益,但对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原创力来说,却是最无情的摧残。如此下去,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的真正成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将变得遥遥无期。真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