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是我的疗伤之作
两千年初,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繁荣,众多香港导演来到内地追求电影梦想,陈可辛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2005年,他与内地合拍的《如果"爱》一片,获得极大成功,并入围奥斯卡。之后,他又出品了包括《十月围城》、《投名状》在内的电影,叫好又叫座。
陈可辛说,这些电影都是商业大片的包装,文艺电影的内核,去满足自我创作。然而,他的坚持却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2011年,电影《武侠》上映,陈可辛希望以此颠覆传统武侠片的模式,从中探讨科学、人情,以及天理循环等哲学理念。但是正是这部有某种创新意味的电影,却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惨败。陈可辛也由此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疗伤期。
《武侠》首映的那天,他的母亲因癌症住院。而《武侠》下片之前,母亲就去世了。在病床边,他都不停的跟母亲说《武侠》非常好,非常卖钱,使得她不用担心。他说:“有点像是《武侠》在垮的时候,其实我用了我对我妈妈的哀伤,去避开了《武侠》的失败,当我妈妈去世之后,我又回来面对《武侠》的失败,我又用了《武侠》的失败,来避开对我妈妈去世的哀伤。”
双重打击,让他一度抑郁,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而《中国合伙人》使他再度有了热情。他说一直以来经历了太多的问题和挫折,永远都是千疮百孔。
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电影外的陈可辛和邓超,他们的命运似乎交织在了一起,还原了让人激情飞扬的,关于青春和梦想的故事。然而,电影预告片的最后,却提出一个冷静而发人深省的问题: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这似乎也是导演陈可辛对自己的疑问。
他说年轻时以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到了中年,却发现自己被世界改变。但他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你能坚持一点,就是坚持自己,“你只要不改变自己,就算有些细节上,你真的是随波逐流,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自己知道其实你没变的,我觉得就可以了。”
《杨澜访谈录》专访陈可辛、邓超,那些年、那些梦想,北京卫视5月5日23:00播出,敬请收看!
来源:一站到底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