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比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表演型真人秀节目
《美国偶像》是福克斯电视台2002年推出的一档平民真人秀歌手大赛。播出以来创下美国电视界收视神话。其火爆的原因是不设门槛的全民参与性,而评委席中既有格莱美音乐奖得主,也有好莱坞最大牌的制片人。这个格调轻松搞怪的电视选秀节目不仅在北美地区迅速蹿红,还在全世界85个国家和地区直播。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以《美国偶像》为蓝本,推出了自己的真人秀栏目,比如中国的“超女”和英国的“流行偶像”。 我们从《超女》对《美国偶像》的本土化改造谈起,对这两档节目进行比较分析,它们都有哪些区别?
“超级女声”和“美国偶像”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第一,“美国偶像”起始于2002年,而“超级女声”起始于2004年。很显然,“美国偶像”是走在时间前面的。
第二,“美国偶像”的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最初的年龄必须是16岁到24岁之间,低于和超过这个年龄都不能参加这个活动。直到2006年,“美国偶像”的年龄才放宽到了28岁。而“超级女声”最初没有最低和最高的年龄限制,也是2006年,“超级女声”设置了最低年龄限制,即不能低于18岁,上不封顶。
第三,“美国偶像”实际上是美国平民的一场业余歌手大奖赛,其遴选工作方式灵活多样,观众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初试,初试之后进入复试,最后由评委和观众投票。而“超级女声”的海选则是在规定时间排队报名,然后一个一个在评委面前接受考验。
第四:“美国偶像”当中的评委大都是好莱坞巨星及王牌制作人、音乐人等。最重要的区别是“美国偶像”没有大众评委一说。虽然“超级女声”的也有不少专业评委,但影响力是并不如前者。“超级女声”增设了31名大众评委,他们有权在两人当中决定选手的去留。
第五:“美国偶像”重在参与,而不是比赛。舞台上的主角绝对是参赛选手,而不是主持人。选手参赛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向全国播放。为此,它的参与性甚广,而“超级女声”再火,其参与面也没有如此的深度和广度。
第六:“美国偶像”是双性别选秀活动,也就是说男女都可以参加,同台竞技,而“超级女声”则是单性别选秀,只能女性参加。
第七:“美国偶像”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演唱,而“超级女声”有组合,还有合唱表演。 第八:“美国偶像”表演完之后,等待选票,等待淘汰,但没有选手间的PK。“超级女声”则把PK发挥到了妇孺皆知。
再来看看节目本身具有的特点:
1.海选 这个词最先是一个政治用语,这个政治用语用于娱乐,其影响甚至已经超过了原先的意义。超女和美国偶像活动以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的互动性,参与性超强的海选为主要特征,这种很强的心里接近性,让观众产生一种归属感,达到“全民参与,全民同乐”的收视效应。从受众角度来说,普通人与他们的距离更近,能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需要。观众在电视里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增强了对节目的认同感。
2.pk环节是表演选秀型节目最为残酷、最为刺激的环节。每一位观众都成为节目运行轨迹的决定者。比如,观众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每轮比赛之后,短信票数最低的选手就得被待定。可以说,在pk映衬之下,传统的游艺类节目显得淡而无味,全然没有选秀节目的这种戏剧张力,缺少了刺激与悬念。Pk赋予了大众情绪体验和游戏感,使观众看节目时很容易产生共鸣,全身心投入。
3.秀出个性 表演选秀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类型,关键在于秀,节目注重通过应在气氛来激发选手的表现。也就是说,成功的选修真人秀并不一定是选出了最专业的人才,但推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正因为如此,《美国偶像》让歌唱素质平庸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华裔青年孔庆翔成为《美国偶像》的冠军;被评价为唱功并不是选手中最好的李宇春获得了2005年《超女》冠军。
4.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可以在国内外获得巨大市场,得到受众的喜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它强调互动性和全民参与性。在选秀类节目中,观众不仅是节目的接受者,更是节目的参与者,他们的投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整个进程。观众有能力来决定活动参与者的命运,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手,成为整个赛事不可缺少的决策层。尤其是超女兴起的“我喜欢我选择”的口号背后无疑浓缩着中国电视观众发自内心的对节目强烈参与和控制的愿望。观众希望自己“不再是一群面目各异的乌合之众,而是能从观众席走向台前,从明星队的仰望者成长为电视精心塑造的民星。
5.制造大众明星
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一种适合于电视的互动形式,让观众感觉到是自己的培植、创造自己的明星。如在节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经过一连串初试复试,最后由评委及观众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偶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