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节目被连连叫停背后
自2007年8月15日起,短短的45天里,广电总局几乎是5天一道禁令。
◎8月15日:《第一次心动》停播,柯以敏公开向观众道歉;
◎8月22日:广电总局叫停深圳电视台娱乐节目《超级感情对对碰》;
◎8月23日:广电总局禁止播出群众参与的整容、变性节目;
◎9月13日:广电总局叫停5家电台低俗节目并公布举报电话;
◎9月18日: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立即停播电视剧《红问号》;
◎9月20日:省级卫视所有群众参与选拔类活动19:30至22:30禁播;
◎9月25日:广电总局整顿不良广告再次禁播“八类涉性广告”;
◎9月30日:广电总局要求彻底清理全国广播电视涉性下流节目。
“将娱乐进行到底”, 似乎已成为这两年广播电视圈里最为流行的口号。电视是娱乐大众的,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娱乐是什么?大众媒体应该提供怎样的娱乐?娱乐该长成什么模样?广电总局的这次舞剑叫停,在清洁荧屏、纠正导向的同时,更让人开始琢磨“娱乐”这个命题:娱乐应有界。
现象篇
晚间的电视荧屏上,选秀、谈话类节目,格调低下,嬉闹无度。夜间的广播节目,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羞答答地将“性”当作夜宵。当电台“坐台”卖药,电视选择“出台”的现象此起彼伏时,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禁令停播《红问号》,其用意是毋庸置疑的。
《红问号》?问号标本
2007年9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立即停止播出电视剧《红问号》。在此之前,《红问号》已经在全国许多电视台播出,时间长达3年之久。
这部被叫停的电视剧,却有过辉煌的昨天,曾被冠以“央视热播剧”,在央视三套和八套先后播出4次,一度掀起收视热潮。此外,《红问号》还先后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各地电视台热播了3年,迄今势头依然不减。2006年,剧组还在全国6个省举行了大规模的演员招募活动。
为啥要禁播《红问号》?这样的“?”,一时间成为一个公众性的集体符号。官方的说法是:该剧“格调低级庸俗、制作粗劣”。然而,仅靠这10个字,似乎并不能解惑释疑。
《红问号》的剧情大致如下:《法制报》的编辑肖红在犯罪心理学家郑教授的帮助下创办了一个“以案说法”的栏目,以分析犯罪人心理形成或发展,以警示人们避免犯罪。这样的立意,可谓高远,按说不该在大红大紫之时,遭遇广电总局的“腰斩”。
然而,红唇、迷仇、歌女、白粉、秘楼、商海、姐妹发廊、歧路、连环记以及苦果,《红问号》中的这些关键词,从一个侧面预示着某种不祥的征兆。总局认为它“集中展示和渲染女性犯罪过程,格调低级庸俗,制作粗劣,播出后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果”,责令所有电视台立即停止播出此剧,并要求各地电视台发现类似内容的剧目应不予备案,不予审查通过。
《红问号》遭遇监管红灯,被誉为是广电总局整顿电视剧打响的“第一炮”。其实不然。
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2006年在拍摄期间,就曾遭到阻力。顶着压力拍摄完并最终通过审查,中央电视台拿掉了“成都”二字,预告剧名为《今夜请将我遗忘》。然而,原定2007年8月27日在央视8套播出的这部电视剧,被临时撤换。缘何被紧急撤播?是否因为忠实原著因为性场景过多,还是别的原因?虽众说纷纭,却没有定论。
两部电视剧的命运,成了当下中国的一个“问号标本”,有待解开。
嬉闹荧屏?黄色夜空
“你谈恋爱了没有?”一个电视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曾这样问一个4岁的孩子。如今的荧屏,岂止语无伦次,乱哄哄已经司空见惯,乱套的事儿,也时有发生。
2007年8月10日,重庆电视台《第一次心动》直播现场:男选手代闯向评委柯以敏下跪乞求礼物,然后单腿下跪,将柯的戒指戴在了另一位评委杨二车娜姆的手上。很快,柯、杨开始“争风吃醋”,最终以柯以敏的突然哭泣结束,节目变成了纯粹的闹剧……
8月22日,深圳电视台的《超级情感对对碰》遭遇了类似的命运。停播的导火线在于该栏目于7月22日播出的由芙蓉姐姐担任嘉宾的第136期《超级情感对对碰》。该期节目中,两个主持人一个劲儿虚情假意地捧芙蓉姐姐,让她出丑。这还不算,其中一个主持人还问道:“娱乐圈有很多潜规则,芙蓉姐姐你怎么看?”芙蓉姐姐做害羞状:“其实我遇见很多啦。”
晚间的电视荧屏上,选秀、谈话类节目,格调低下,嬉闹无度。夜间的广播节目,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羞答答地将“性”当作夜宵。
武汉的夜空是黄色的。从晚上10点开始,电台里都是卖春药的和吹嘘疗效的……
然而,相对于成都的夜空而言,武汉的夜空,不过是有点“泛黄”罢了。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经济节目、交通广播和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交通文艺频道、经济频道近期在每天21点以后,用2-3个小时公然谈论、肆意渲染描述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和性器官,大肆吹嘘性药功能,内容淫秽不堪,色情下流……”这可不是某个网友信马由缰式的栽赃陷害,而是国家广电总局对这两家广播电台所做的官方版的“X光”透视结论!
“难道除了闹剧和性,夜晚没有别的生活吗?”
“什么节目要在黑暗中播出?”
“媒体应有社会责任感,考虑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的社会需要积极向上的东西。”
“我觉得含蓄好!”
许多想保持眼睛和耳朵卫生、洁净的人士,不约而同发出了类似的质问和呼唤。
广播坐台?电视出台
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讽刺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人,能把健康人“忽悠”成病人,达到他坑蒙拐骗的目的。广播电台的谈性节目,堪称典型的“卖拐人”。
据权威部门调查,相当一批电台80%的广告收入来自坐台卖药,80%的播出时间用于坐台卖药。广播的播音室变成了“坐台”场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然而,一个电台主持人的一篇名为《电台卖药节目真相》??堪称当代版的“忏悔录”,看过之后不由得你不信了。
在电台中做的医药类节目大多数为治疗男性病、妇科病、性病等难以启齿的疾病为主。形式嘛大家也听到过,就是一个医生在电台喋喋不休地讲述这类病的危害、他们生产的药效果如何如何好……可是你们是否知道那些坐在直播室中大肆讲解医学原理并为那些得病的人进行诊断的都是些什么人吗?这点作为节目主持人是最清楚不过了。
他们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帮他们撒谎:今天我们为您请来的专家是XX教授,他毕业于北京第四军医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发表的XXXX论文在2000年亚洲性学会上获得各国专家的一致认同……(其实这个所谓的教授今年才23岁,高中毕业学历,至于什么亚洲性学会纯属无稽之谈)
再来说说那些打进热线的听众吧。在这些节目中总是有些听众打来电话说:XX教授,我吃了你们的药以后,我的病好多了……你们的药效果很好……真的有那么多人吃了他们的药日见好转吗?错!那些都是“托”!简称“药托”。这些人都是那些假药的生产厂家花钱雇来的,打一个电话从10??20元劳务费不等,其实就那么几个人在电台里换着口气做托……
这类节目在我们台的收费是15分钟3000块,一个月就十万,一年100多万。
我很喜欢我从事的职业,从小这个行业在心目中就是神圣的,纯洁的……但是看到这个行业被糟蹋成这样我很心痛。
电台“坐台”卖药,个别电视节目则选择了“出台”。
今年5月11日,山东齐鲁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新节目真人秀《交换主妇》,把城乡间的真夫妻拆开重组成假夫妻,让假夫妻去体验真夫妻的感受。该节目于每周五晚21点30分播出。
据悉,《交换主妇》的蓝本是美国ABC(美国广播公司)的《换妻俱乐部》(Wife Swap)。
《交换主妇》自推出以来,立即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档节目,在相当一部分观众看来,属于一种“龌龊的换妻游戏”。有的观众认为这一节目很荒唐,让一位女士去一个陌生的家庭中当主妇,每天面对陌生男主人,这有悖于我们的传统道德;但也有人认为节目挺好,真假夫妻因接触到不同的家庭,从而产生换位思考。
部分广播和电视节目,扭曲了媒体的定位,颠覆了传统,不断受到舆论的质疑。上面提及的广播“坐台”和电视“出台”,不过是其中两个较典型的例子而已。尤其是《交换主妇》,其隐忧在于:主妇能否交换,交换会不会带来伦理麻烦?
亮剑篇
电视荧屏和广播电台制造的已经不是几粒“尘土”,而是俗不可耐与低级下流的“沙尘暴”。谁家的孩子谁来管。“该打不打,上房揭瓦。”作为全国广电媒体监护人的国家广电总局,终于开始履行监护人的职责了。
总局舞剑?意在净身
利益和不洁的杂音拷问着电波的良知,渲染犯罪细节和娱乐至上的节目追问着荧屏的责任。作为广播电视媒体最高行政主管机构的国家广电总局,终于剑出鞘了:
从2007年8月15日起,短短的45天里,广电总局几乎是5天一道禁令。
自广电总局对《第一次心动》、《超级情感对对碰》、《美丽新约》等国内多档违规综艺节目相继发出禁令后,各电视台真人秀节目的违规行为日益受到观众注意。随后,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山西卫视《超级少年》、江西卫视《红歌会》、湖南卫视《舞动奇迹》、齐鲁卫视《交换主妇》等再次触及“高压线”,均被指违反了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