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谦和稳重、风度翩翩的男士就这么被全部“灭灯”,而几个嘴上没毛又“奇形怪状”(还好不是歪瓜劣枣)的嘉宾却最终抱得美人归,我总在想,是不是电视的剪辑和“盲点”,让观众漏了什么,否则我实在不敢苟同今日女孩们的婚恋取向。
江苏卫视大型情感真人秀《非诚勿扰》的热播,不仅让80、90后的婚恋价值观成为话题,也让处于半温不火的相亲类节目在各家电视台全面“雄起”,浙江卫视山寨版的《为爱向前冲》连播13天,更打出“真人交友互动连续剧”的旗号,在把收视率推向新高的同时,也把“雷人”、“粗鄙”进行到底。女嘉宾们一个个“破口大骂”,一不高兴就灭你没商量,看来温良恭俭让的古训早已抛诸脑后。现实就是,没有淑女,只有欲女!男嘉宾们上台一定要有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心理准备,而且千万别参与众女辩论,否则下场很惨。君不见,骂哭马诺,陪上自己出局;君不见,一句门当户对,马上被灭。真所谓话不在多,幽默就行,骂不还口,多金更灵。可是这样的好男人,哪里去找?就算有,人为什么要个牙尖嘴利、骄奢虚荣的婆娘回家?
虽说这些节目让相亲“剩女”大大“长了脸、出了气”,原本相亲会现场阴盛阳衰的郁闷可一扫而空,然而,仔细想想,上台的大多80后,有的才20出头,实在难以与“剩女”的名号划上等号。“剩女”是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其实,大龄单身女青年各时各地都存在,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以前我们称老姑娘、老小姐,甚至老处女,今非昔比,现在“剩女”多多,“处女”稀少,自然不能再按旧例。90年代女性经济收入刚提高那会儿,女强人增多,于是有了一个“单身贵族”的说法,就跟不生孩子叫“丁克族”一样,是个中性偏褒义的词。可是时间久了,人们就发现“单身贵族”在心理上很“平民”,她们盼望的也是爱情婚姻,甚至做全职太太。于是,“剩女”出现了,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大城市35岁是剩女,小城市30岁成剩女,农村则25岁就变剩女了,日本台湾则称“败犬女”,美国称“3S-lady”,说的都是这个尴尬族群。
不过,这个族群和过去确实有些不一样,她们中的很多人不是“被”剩,而是主动要求剩。情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已经成了《非诚勿扰》“拜金女”的名言,其实在中国“笑贫不笑娼”的年代里,这根本算不上什么。看看这些平模、校花们,姿色是本钱,要是吊不上金龟婿,她们宁愿一剩再剩。
可惜,男人们(特别是拜金女看中的精英男)的思路完全不是这样,网上流传着一个“金融精英”的贴子:我年薪超过50万元,符合你的择偶标准。从生意人的角度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甲方提供迷人的外表,乙方出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但我的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但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用专业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一但价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年薪能超过50万元的人,当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们只会跟你交往,但不会跟你结婚。
是的,你看中的是金钱地位,人家看中的是年轻漂亮,但是婚姻从来不是这么单线条,嫁入豪门谈何容易,别听到“门当户对”就集体白眼,这是豪门联姻千年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拜金”要付出代价,其中之一,就是变成“小三”“二奶”。有人说:宁做剩女,不做小三。这很有骨气啊,但可惜是少数,很多80后选择的正好相反——宁做富二奶,不做穷原配。正如万峰所说的,有些人嘴里喊着男女平等,心里想着被人包养。马诺、朱真芳只是把话挑明了,其实台上那些纤纤玉手,哪一个按下灭灯键时不存着欲念……
当然,我也不主张为了爱情去喝西北风,宝马里哭自然不可取,但在物质社会,自行车后面笑能维持多久也是个问题。简·奥斯丁也是让伊丽莎白看到了达西先生的Pemberley庄园之后,才真正改变了原来的偏见。当然,还有《BJ单身日记》里面的Bridget Jones,她最终了解所谓完美只是表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缺憾才是真实的。
内容标题:再评:相亲节目电视真人秀雄起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