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卫视综艺开启“大片时代”
4月12日晚,《我是歌手》总决赛后台,来自全国的108家媒体齐聚,更史无前例吸引到台湾各家电视台的竞相采访。此外,台湾东森电视台王牌评论节目《关键时刻》竟为《我是歌手》让路,暂停播出。
整整3个半小时的真人秀直播,连长沙的KTV房间都因为有歌手的直播而被哄抢一空,与此同时,全国12个城市的12个影厅也同步直播,3600个座位座无虚席,网络上更因《我是歌手》热闹非凡。
还有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我是歌手》宣布总决赛“歌王”之前的黄金15秒,播出了一条让观众有些诧异的广告――这条15秒63万元的广告内容是湖北卫视一档即将推出的节目《我的中国星》,其版权来自韩国的热门娱乐节目《Superstar K》。如此诸多现象,让人不难发现,《我是歌手》的成功绝非只是音乐的胜利,它背后更是一种竞争策略的成功“试水”。中国电视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阶段。
实际上,从《中国好声音》到《星跳水立方》,中国电视台的竞争策略已经超越了以《超级女声》及《非诚勿扰》[微博]代表的前一代综艺节目。当下走红的这些电视节目,都是因为获得版权方授权并传授节目制作的标准化流程,而非过去由一个制片人带着团队反复观看国外一流节目之后进行“山寨”。对于未来的“大片”竞争,《中国梦想秀》总策划杜P曾分析说:“卫视综艺并不是说大制作,场面夸张、奢华,而是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在吸引、娱乐观众的同时传递一些健康、向上、温暖的价值观,这既要保证主流方向,又能够保证收视率。”
在这种理念下,纵观今年的各类综艺,不论是《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等音乐类节目“明星导师+草根选手”的成功模式,还是《舞出我人生》将明星与草根选手进行“1对1”配对,抑或是《舞林争霸》请来杨丽萍[微博]与陈小春[微博]和金星[微博]、方俊联手坐镇评委席的全新“明星”评委组合,甚至连《顶级厨师》、《中国星跳跃》等厨艺、跳水等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小众”表演也赚得满堂彩。
分析
综艺里藏着“连续剧”的心
如果稍加审视,时下走红的各大卫视综艺节目,成功都有迹可循。
无论是《我是歌手》、《舞林争霸》、《星跳水立方》,还是去年的《中国好声音》,几乎所有当红的综艺节目都是购自国外版权,甚至今年将出现世界三档最火的歌唱选秀节目《American Idol》、《The Voice》、《X Factor》分别变身“中国版”《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中国好声音》为名同时争霸。如同电影市场的年度大片一样,各种娱乐节目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版权,签约最具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参与,并从广告主那里获得单笔超大额广告费。
其次,各大综艺节目越来越向悬念和故事性靠拢,像拍电视剧一样将比赛进度层层推进,勾起观众的“追剧”心理。同样是“周播制”,综艺节目已向美剧制作模式靠拢,美剧编剧的一大法则就是在末尾留下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我是歌手》的“末位淘汰”同样娴熟运用了这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