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父亲节,一项"亲情指数"的网络调查显示,尽管大部分人认同父亲是最爱自己的人,但就是这个"严父"和"顶梁柱",在自己最爱的人中排名却很靠后。
孩子可以不爱父亲,但父亲不能不爱孩子。一向以"超脱"、"自我"示人的"坏爸爸"王朔也未能免俗,于是便有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出版的这本8万来字的《致女儿书》。它小到可以揣在外套衣兜里,等人、坐车时可以随手拿出来翻翻。封面上天真的女儿照片使小书看上去越发精致。
"坦白也需要一个对象,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扒肝,如果我还希望一个读者读到我的心声,那也只是你。"
短短几句,让人感到作为父亲的王朔心底里的那片温柔。"我烦透了要把一个正在进行的故事找一个结尾变成过去完成时的所谓创作要求。""能不能不编故事了,就跟着生活跑。"写烦了的王朔本能地选择了女儿作为倾诉对象。
这是王朔的第一次"真人秀"。从王氏家族的血脉渊源、历史遗传以及自我成长经历,王朔用他时而感性、时而调侃反讽的北京话水银泻般地道来。可贵的是,书中多处还有王朔对自己不留情面的剖析。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小的时候,特别想见到爷爷奶奶,这是我最近才想起来的。我以为我一直都不需要他们,一直很独立,其实不是的。总是见不到他们,习惯了,就忘了。"
字里行间,透出王朔对生命敏锐而独特的体验,一个人时面临的孤独与脆弱,以及一个父亲因对女儿的成长不在场而产生的深深自责与忏悔。即便是带着创作野心而作,也因不经意流露出的真诚变得动人。
书中所述大致有三,一部分是王朔和父母、女儿间的过往经历;一部分是他观察周遭世界的思索和经验谈;还有一部分是梦呓般难懂的意识流文字,换句话说就是想到哪写到哪。王朔就是试图"用自由的心态和方式来穷尽生活"。以至于今年8月9日,王朔再次审视其中部分文字时,留言道"太伤心了重新看03年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