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是把无聊的事情往认真里说,悲剧是把正当的事情弄碎了给你看,讽刺剧就是让你亲手取下皇帝的新衣。《无法调和》不算特别难看,可观众恐怕很难从中获取愉悦快感,电影把重拳留在了最后一击上面。表面上节目制作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场观众包括电视剧前的观众(收视率)也是无耻帮凶和惨剧的制造者。只是对比哈内克批判现代媒体的刀锋手法,《无法调和》似乎把道理说得太过明白了,没有反思余地,那声枪响也未必不能预见。回看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听从编导,后台人员肆意玩笑,好比国内某“著名主持人”台下说,这个傻逼还挺配合的。换句话说,签了合同协议、上了那个舞台,所有的事情都散发了铜臭。人的丑恶面被曝光得越多越好,现实中无法解决、难以叙说的全部倾泻而出。
影片成功让五个人物演绎了匪夷所思的现代奇情,每个人都是一个谜,然后被一一揭开。导演无疑是带了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事情,他在很多地方甚至故意留一手,成功地刺激观众,令他们反感厌恶。像中场休息时唱起了搞笑的歌曲,主创人员不停煽风点火,完全不顾嘉宾的脸面尊严。当嘉宾露出无辜的一面,许多观众会明白自己是被愚弄了,但《无法调和》的致命伤在于它无法让人完全信服。影片结尾也给出了类似理由,他们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可事情还是发生了,该死的盒子!然而怎么让观众去信呢,就因为上面坐的都是几个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
真人秀引发连锁反应,它成了制造惨剧的机器,可惜这样的震撼程度还是不如在你手中的遥控器。导演把用力点放在批判节目和社会本身上,一段沉默和空白后,瑞典买家近乎无耻的力捧夸赞让人愕然,可回头一想,当初的黄色新闻还不是就这样搞搞东西,浅显不过。只是今天的媒体已经无孔不入,影响甚烈,电视节目更是无时不刻地谋杀许多人的时间。要让一档节目受到欢迎,就得就去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迎合主流人群的趣味倾向。在一个不健全的社会就不存在道德沦丧的说法,人们会追逐禁忌的一面,越劲爆越隐私最好,哪还有善待别人的道理,假的都可以当成真的,大家都不啻于用最恶毒的想法来揣测别人,于是《无法调和》的故事就那样发生了。
来源:真人秀内容标题:《无法调和》:真人秀所在的破烂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