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非主流文化分为意识形态和外在表现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过分关注外在,忽视内在学识和修养的提高,并不会使青少年看起来更具个性,反而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如何让青少年正确对待“非主流”,真正拥有个性而不是一昧盲从追求颓废呢?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喜欢非主流的青少年可能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关,在主流文化中没能成功,希望通过另类表现来引起社会关注。
青少年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应该得到理解和正确的引导。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和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才是“非主流”,甚至有家长认为凡是跟“非主流”沾边就会变成坏孩子了。因为得不到家庭学校的理解,部分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的青少年自然就会从社会上寻求“同类”,才会在不伦不类的所谓“非主流”群体中感觉“找到了知音”。
海南师范大学从事儿童心理学和网络文化学研究的曾庆江老师说,青少年对网络上流行的服饰、装扮和网络用语喜欢模仿和跟风,他们对事物一般没有深刻的理解,也不需要深刻理解。“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以引导为主,对孩子们进行耐心、合理的辅导和教育,不能简单地否定他们所追求的‘非主流’。”
海口市一中孙洪老师说:“我认为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引导是极其重要的。现如今,很多家长和老师,根本不了解孩子,与他们缺少沟通和交流,这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是极其不利的。”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博士管健指出,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协调,在鼓励孩子适度了解非主流文化的同时,加强引导,改变一味的教学、说理、命令式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寻找定位,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媒体也应不断拓宽领域,在介绍服饰、装扮的同时,向青少年介绍非主流文化的内涵和先锋人物的成功经验,全面展现非主流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内容标题:非主流缘何成为主流?是炫酷还是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