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另一个柴静对抗
现在的柴静,因为对人性的深度关切被很多人所铭记。可是时至今日,作为新闻记者的柴静,还是不得不和另一个作为女子的柴静对抗。
李阳家暴事件后,《看见》采访了李阳和他的妻子。那期节目播出后,观众没看出什么异样,柴静打几个电话问反馈,朋友们都说好,但电视上那个柴静就是让她不舒服。重播时,柴静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以观众的角度看。
在那期采访中,李阳突然把话题引向柴静,试图寻求共鸣和佐证:“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有大量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得选择的。”
柴静未置可否:“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尽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你爸爸妈妈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
柴静笑起来,加码了自己的分贝:“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亲密,她把手心贴在一起。
回答当然没问题。但审视自己的柴静嗅到了“攻守”的气息。她觉得自己在那一瞬间“水花四溅”。
柴静说:“我唯一不满的是自己不够宁静。我完全可以呈现我的生命,而不用带着一两分的激动。我不满自己有道德优越感,天然觉得‘爱’是好的,‘同情’是好的。可是,‘善’不能强加于人的。强加的结果是普遍虚伪。”
《看见》采访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时,药父讲述了一个细节:在父子短暂的最后一次见面中,药家鑫提出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但他没同意。“我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药庆卫向柴静复述他的原话。
这时柴静没有看他,也没看镜头,低着头说了一句:“那个话可能他听了也很难受。”在摄影机的取景框以下,在观众看不见的位置,柴静正用笔尖扎着自己的手背,以求克制。
“我大致能体会药家鑫当时的心情,他想有最后的救赎,或者留点什么,但被用一种挺刺激的方式拒绝。我也理解这个父亲,他一直在激愤的痛苦中,所以我当时的感受是一种很深的无奈。”柴静说,“我有情动于中、不能自已的瞬间,而且流露了。”
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许多喜欢柴静的观众觉得,她总好像要去跟人谈一些情感方面的问题,更像一个夜间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没错,进央视前,柴静在湖南主持的就是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本地夜间广播节目。若干年后,散去的听众仍记得那个清冷的开场白:“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柴静至今还记得有听众给她写信,一个湖南大学的女孩说,有一天自己去打水,边走边听柴静的节目,发现平时特别讨厌的一个女孩也在听。那一瞬,女孩忽然理解:原来每个人都有相似的部分。
柴静想,她应该抓住的,是不是就是这个相似的部分?
1976年出生在山西的柴静,从小似乎没见过蓝天,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闻某个相熟的大人在矿下又出事了。她沉默寡言,识字早,却没什么书看,手边读物是父亲的中医书。高中时,她成绩平平。高考结束后,柴静报了长沙铁道学院。
大学毕业时,柴静放弃家人为她安排好的工作单位,应聘当了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她主持的《夜色温柔》节目,大受欢迎,3年后,她当上了电台综艺部的主管。可她却越发感到心头有种失落感。
1999年,在湖南已小有名气的柴静选择去北京读书。于是辞职,跑到北京广播学院进修,学的是电视编辑。就像若干年前,高中老师曾告诉柴静的母亲:“这个女孩虽然不怎么讲话,但心里有自己的主意。”
那一年,湖南广电的前同事拜托柴静为新电视节目《新青年》招募“一个性格激进的主持人”。久寻未果,柴静于是第一次走上电视。
来源: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