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本质是流动,这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是一点不错。和时刻寻找人力成本洼地的资本一样,婚姻市场的流动趋势,越来越勤于往人工便宜、劳工权利差的地方迁徙。
先是欧美男找日本女,之后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女身上;轮到“亚洲四小龙”男,找的是中国大陆女或者东南亚女,而中国大陆男只能找东南亚女。就在媒体注意到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试图往越南设厂之后,很快就兴起了中国男性的越南相亲团。
中国果然是崛起,虽然并没有像一些床笫爱国者的幻想那般,把欧美和日本姑娘纳入麾下成为自己的性奴隶,但到底,中国男人也能跨国选妻了。跨国婚姻中介宣传用语似曾相识,无非是温柔顺从会理家,淳朴节俭不拜金,尊敬丈夫,美貌并且处女。如果记得没错,这几年崛起的“富豪征婚”,也是坚持这套金科玉律,可见这已经是非常奢侈的梦想。
一个人想找什么样的伴侣,通常有很多个人化的考量,他人无需置评。不过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跟“富豪征婚”人人喊打不同,跨国相亲却引起不少男性共鸣。某位中越通婚中介的高调人物,在网上其帖子、照片转载率惊人。他无论是发帖,还是跟帖,都对当下的中国女性和婚姻,发表了不少意见。最典型的,就是“中国老婆的素质”——不勤快、不温柔、拜金,管家不用心,还吵吵嚷嚷争家产;相应地,在这个人欲横流的社会中,越南的新娘在他的描述中,如同一曲田园牧歌,让不少单身汉感受到一种另类的浪漫。比如见面一天就给男人洗袜子、内裤,如大旅行时代的欧洲王公所见识的东方后宫一般给男人捶背,在交往关系中,男人从不会觉得难以掌握。
不过这种浪漫想象,并非中国人的专利。欧美的新郎们也曾如此想象过东亚女子—就是那些被越南征婚者们抨击的城市拜金女。尽管文化背景与亚洲完全不同,那些到消费便宜的岛国进行性采购(批发和零售都有)的男主角,谈到一盘宽面条就能约会到的稚龄女子,并对照自己痛恨的前妻和国内“拜金”女,遣词造句都和越南征婚男相似。
事实是,只要一个地方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排序中处于次一级,当地的女子,就会被排序靠前社会的男人集体想象得更温柔,更有女性风情,并且更容易获得—譬如老男人可以找青春美少女,丑男人可以找如花姑娘。其实真相并没有这么浪漫,古老的大男子主义,和不够有竞争力的加工型产业一样,都不太容易适应个人有了权利自觉、也相对更有权利保障的社会。大男子主义者们考虑的,和鞋厂老板的招工、设厂逻辑其实差不多,那就是成本低,权利保障更低,容易控制。
这些喜欢骂女人拜金的精明婚姻采购员,真要是女孩子都不拜金了,他们还找不着北呢。不正是循着拜金的逻辑,满肚子的经济理性,他们才有了这趟越南之旅吗?一路上喜滋滋地记录着各种便宜花费,还预先想好假设与越南妻子离婚也不会被分家产,只相当于损失了两万块钱,这在国内给某个女友买化妆品都要这个数了……如果女孩子不介意他们兜里坚挺的人民币,这些不年轻、长相普通、性经历不单纯,对女性也明显缺乏关爱和尊重,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男人,在婚姻市场上有何优势呢?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越南相亲大潮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无非来自男人。选个中意的老婆是天赋人权,想要通过嫁人改善处境也是很多女性的社会流动途径。只是在这种跨国婚姻采购中,婚姻中的交换关系被不人道、不均等地商业化了:男人被当成高高在上的消费者,而女人被降格为货物。作为消费者的男性,不难控制风险,增加收益(譬如一千块看数十个姑娘,譬如随便拍女孩们的肖像在网络上显摆,譬如在改变主意的时候不必考虑对方感受抽身就走),而这个婚姻市场的另一半——越南女主角们的想法和处境,我们无从得知。
越南姑娘如何看待那些用逛大卖场的心情来“谈恋爱”的男子?在这个相亲产业链,女孩们能否得到充分的资讯、透明的沟通机会来决定人生大事?本来已经非常低廉的聘金中,有多大比例会被中介环节吞噬?在对她们的相貌、可控性和处女膜进行一番称斤论两的考量之后,把她迎娶回去的中年男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会给二十刚出头的她,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在一个无亲无故的异邦,男人们对外声称的“买来的新娘”身份,会让她们面临怎样的人际环境?当她们遇到婚姻中的困难,譬如在中国发生率为30%的夫对妻暴力事件、或几率为3成的离婚,甚至以婚姻为名实行欺诈、性剥削和侵害时,谁能给她们帮助和保护?要知道,人毕竟不是货品,人生也不是一张发票那么简单。(作者系广州新媒体女性网络召集人)
毕然:越南新娘是一面镜子
在她们身上,能够折射出我们自己。如何对待她们,也就是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充当了诸种支配逻辑或符号暴力的共谋,却浑然不觉。
来源: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