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秀观点三)导师(评委):选手之外的另一大卖点
选秀节目除了要有优秀选手之间的厮杀和比拼才艺,没有了评委或者导师之间的唇枪舌剑,就好像少了一盘主菜,算不上好宴。评委之间的唇舌激战,毒舌辣评往往能够占据娱乐版的一席之地。而随着《中国好声音》成功引入导师制,导师除了客观点评之外,为了抢到自己中意的帐下学员所激发出来的娱乐能量更是将选秀卖点推向一个新高潮。比方至今我们还能够欢乐回味杨坤的“32场演唱会”。
歌唱选秀无疑为导师(评委)卖点开了一个好头,而喜剧类节目的导师(评委)个个是中国喜剧界的重量级人物,浙江卫视《中国喜剧王》邀请到李立群、英达、牛莉、曹云金担任导师,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邀请到英达、郭德纲、谢娜担任导师。安徽卫视《超级笑星》由香港导演王晶和 蔡明联袂担任节目“主裁判”,“南北笑星”大兵、杨议、赵世林、大山等也在节目中集中亮相担任“裁判团”。东方卫视《笑傲江湖》更是请来了冯小刚、宋丹丹、吴君如等喜剧界的超级大腕。从抬杠、调侃的功力上来说,相对比歌唱导师(评委),喜剧界的导师(评委)明显是专业级选手,能够抖更多的包袱,导师(评委)的幽默点评对掐说不定就是明天置顶的网络流行语(段子)。因此,即便还是表现才艺加标准化筛选的赛制,喜剧选秀还是增加了更多的娱乐爆点。
(综艺秀观点四)草根性的web 2.0
流行音乐通俗,趣味,时尚,是草根首选。2005年的《超级女声》把草根选手强势拉进观众的视线,节目的主角不再是大牌明星,草根选秀明星应运而生。草根源于大众,选秀草根性与电视的大众性相匹配,带来了电视观众情感与认知上的强烈共鸣,从此带来了歌唱选秀的播出狂潮。
而贴近民生,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喜剧同样是草根的智慧。喜剧天生具有草根性,2014年荧屏上的各色喜剧选秀节目,也频频曝出草根秀更受欢迎,专业选手受冷的新闻。更为重要的是,歌唱选秀的草根性仅仅体现在选手的背景上,而喜剧选秀更胜一筹的是,除了选手们的草根背景之外,喜剧表演内容的草根生命力, “越是贴近民生类的,大伙越买账” 。2012年底一部《泰囧》以电影喜剧的黑马之势,成为首部10亿级票房的华语电影,并打破了3D版《泰坦尼克号》9.34亿的纪录成为年度票房冠军。自拍,穷游,人妖,发微博,屌丝元素满满,创造了喜剧电影的票房奇迹,也打开了草根喜剧的广阔想象。
喜剧选秀也同样选择一些当下比较热的社会问题融入段子里让选手表演,比如雾霾、堵车、来自星星的你、电视购物等等,尤其匹配当下各种网络搞笑段子和流行语,产生超强的传播效果。喜剧的活力来自民间,草根的选手加取自草根的幽默故事,对于电视观众而言,双重的贴近必然可以拿到更多的吸睛筹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