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来自佛山的粤剧,一是敢于创新的新编粤剧,一是经过多年打磨的经典剧目。一连两晚,在上海接受专业戏迷的检阅,赢得掌声一片。
一群上海戏剧界的专家学者,虽然身处上海,却始终关注和关心着佛山粤剧的发展。
昨日上午,上述两者在上海国际艺术节这座“鹊桥”牵引下,碰撞出艺术的火花。短短几个小时的研讨会,上海戏剧界的专家教授们一方面惊喜于佛山粤剧创新的勇气和发展的迅猛;另一方面,也不吝所有地从专业角度对两部新粤剧的剧本、唱腔、演员表演技巧、舞台设计等方面给予了热情地指导。
谈《蝴蝶公主》:
创新对粤剧传承功不可没
当代中国传统戏曲,无不面临着传承与发展这一无奈的话题。佛山新编粤剧《蝴蝶公主》正是因为将传统粤剧变身为动漫真人秀的大胆创新,被上海国际艺术节所相中,成为了参展作品之一,并吸引了多位上海戏剧界的“专业戏迷”前来捧场,昨日的研讨会上,看完戏的专家教授们都为《蝴蝶公主》敢于创新的勇气竖起了拇指。
看戏无数的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连波坦言看完《蝴蝶公主》之后很震撼,觉得《蝴蝶公主》充满了时代感,为戏曲的革新走出了一条路子。
“《蝴蝶公主》的创新,开辟了动漫与传统戏剧结合的先河,它能够争取更多年轻人前来观赏戏曲,它对于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上海文广局创作中心一级编剧罗怀臻一语中的。他认为《蝴蝶公主》的主要意义在于实验,它的经验将让后来者受益匪浅。“如果没有《蝴蝶公主》的勇于探索,就没有引发人们对戏曲改革的深层次思考。”上海剧协副秘书长陈达明指出。
不过,也有专家清醒看到,实验就是冒险,不能苛求成功。《蝴蝶公主》作为实验性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有着开创性带来副作用。因此,在剧本的修改、动漫运用、唱腔设计等还应该继续打磨。不过,专家们对《蝴蝶公主》的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希望第一步标志性的动漫戏剧在佛山出现。”罗怀臻说。
谈《小周后》:
继续拿捏打磨必将成精品
优美的词文、优美的唱腔,优雅的舞台意境……都让看过《小周后》的人们念念不忘。会上,专家们对《小周后》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解放日报》记者端木复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挤时间观看了《小周后》,看完后他直呼"没损失"。原籍佛山顺德的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黎中城和多位专家都说,《小周后》让他们深刻领略到粤剧之美,假以时日,继续打磨,《小周后》必将能够成为中国戏曲的精品剧目。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看了2个不同版本的《小周后》,对新版《小周后》,他觉得提高非常快,从一个原来“很不错的戏”到现在的“相当有水准”。原上海沪剧院艺术总监余雍和虽然听不懂粤剧,却听得过瘾,认为《小周后》的主线和背景水乳交融,结合得特别好。
不过,对于这部已经接近精品的作品,专家们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不吝指教地为《小周后》提建议。
“《小周后》运用了主题音乐,效果非常好,但运用得不够,应该把《小周后》中非常好的主题曲和主题词,巧妙地贯穿整场戏,让观众印象深刻,引起共鸣。”著名作曲家连波建议道。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仲年则从剧本的角度建议,《小周后》可以适当增加角色的内心活动,让整场戏更加充实,人物性格更加丰满。
谈演员:
表演很“亮”前途无量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关于粤剧《蝴蝶公主》和《小周后》表演艺术的研讨。令人惊讶的是,上到主演李淑勤等几位主角,下到《蝴蝶公主》或《小周后》里的小配角,专家们都一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区别于一般粤剧花旦的尖细唱腔;能够与京剧名角媲美的男主演一招“硬壳子”;甚至只是一名小配角,举手抬足流露出来的扎实的基本功,认真到位的表演,都让在场的专家眼前一亮,倾心不已。
对表演艺术颇有见地的余雍和说,演员最怕演行旦,把角色的性格给忘了,很多年轻演员则习惯于“学师傅”,一抬手,一举足都在学师傅,师傅怎么演,徒弟怎么演。而佛山粤剧团敢于创新,创造出新的人物形象,佛山粤剧团的演员们也能够把个性演了出来,这是非常难得的。
多年前就欣赏过李淑勤表演的罗怀臻,带着惊喜的眼光发现,李淑勤经过多年的不懈追求,已经从原来资质不错的粤剧新秀,不知不觉有了“角味”,无论是表演的美感、张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次看到佛山粤剧团表演的张仲年则惊呼:“没想到佛山一个地级市,居然能打造出这么有实力的粤剧团。”他认为戏曲的关键在于演员,没有好演员,导演再好,也是枉然。而《蝴蝶公主》和《小周后》的成功,绝对离不开演员的出色表演。
不只是主演李淑勤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文仲的主演季华升、李煜主演陆志鹏,配角“赵光义”卫国、“徐铉”江炳坤等其他配角演员,也因其专业而出彩的演出,也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有专家认为:“连配角的动作那么整齐,举手抬足的到位,可见这个团有着非常好的艺术传统,这样的粤剧团肯定是前途无量的。”
上海戏剧专家
“把脉”佛山粤剧
本报讯 佛山传媒集团联合报道组 记者吴岚岚、孙海庆上海报道:一连两场的佛山新粤剧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惊艳亮相,引来关注一片。昨天,上海市文联专门召开研讨会,请来多位戏剧专家,对新编粤剧《蝴蝶公主》和《小周后》的表演艺术进行全方位“把脉”。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广东惟一参演节目,佛山青年粤剧团的两出风格迥异的大戏《蝴蝶公主》和《小周后》于16、17两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连续上演,受到了很多戏迷的欢迎,还引来了不少上海著名戏剧专家的关注。昨日上午,上海文联便专门邀请了上海戏剧界的著名专家学者,针对粤剧《蝴蝶公主》和《小周后》的表演艺术进行学术性的研讨,为佛山粤剧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许多珍贵意见。
“佛山粤剧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值得上海戏剧界学习。一个地级市佛山能够创造出这样好的剧目,很不容易。”对《蝴蝶公主》的创新、演员的表演功力、舞台设计等等,不少专家学者都给予了肯定;而经典剧目《小周后》更是赢得了他们的一致喜爱,有专家甚至预言,如果再稍加打磨,《小周后》将成为中国戏曲中的精品剧目。当然,研讨会上并不是一味地褒扬,抱着让两部戏更加完美的想法,专家们也对佛山粤剧的发扬和改革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听建议,忙笔记。佛山粤剧团团长李淑勤带领团里的主创人员参加了研讨会,整个会上,他们都虚心地听着,不时埋头记下专家们的金玉良言。出席研讨会的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东涛对近年来上海戏剧界对佛山粤剧的发育、发展的指导和大力扶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 “各位专家的肯定是对我们进行粤剧创新探索的鼓励和前进方向的指引,我们会保持;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更是因为对佛山粤剧的满腔热情,我们要尤为重视和珍惜。”徐东涛热情邀请上海戏剧界的专家学者们多到佛山走访,并表示,各位专家的指教,加强了佛山粤剧发展的信心,也坚定了佛山粤剧在戏曲创新走下去的信心。
上海媒体热捧佛山粤剧
本报讯 佛山传媒集团联合报道组 记者吴岚岚 、孙海庆上海报道:佛山粤剧惊艳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但征服了上海戏迷,也征服了上海的媒体。粤剧《蝴蝶公主》和《小周后》的上演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个亮点,被上海媒体争相报道。
《粤剧<蝴蝶公主>获年轻人追捧》、《融入大量现代元素 新编粤剧玩“动漫秀”》……早在佛山粤剧登陆上海滩之前,新编粤剧《蝴蝶公主》动漫真人秀的“卖点”就引起了上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蝴蝶公主》和《小周后》正式上演之前,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已经通过新闻报道,向并不熟悉粤剧的上海市民介绍剧情,并大力推荐。
在《蝴蝶公主》上演当天,新民晚报、上海市文广局综合部等媒体记者也到现场采访。“戏很好,舞台、灯光、服装等都非常美。”看完《蝴蝶公主》,不少记者都觉得很震撼。新民晚报则在第二天刊登了《新编粤剧亮相上海 各地剧种纷至推广》的报道,报道说,《蝴蝶公主》绚丽的舞美、传奇的故事令不少初次接触粤剧的观众沉醉其中,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广东粤剧来上海表演的不多,所以上海媒体对粤剧非常有兴趣。”解放日报记者端木复一直都在关注佛山粤剧团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行程,不但从头到尾欣赏了佛山粤剧这次亮相艺术节舞台的两部戏,还参加了昨日举行的粤剧表演艺术研讨会。他说,佛山粤剧很美,很大气,也很好看。佛山粤剧的创新性,佛山粤剧团的整体素质和演员的表演功力等都给上海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上海媒体也很期待佛山粤剧多到上海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