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样板戏 拆解三档热门模式节目&模式节目的中国进化
什么才是好模式?怎样才能做好模式?模式宝典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也许,这些答案可以从对成功模式节目的对比拆解之中,约略品出些滋味。
2013年,中国电视上“大片”风靡,模式节目正当红。
自今年American Idol的中国版《中国梦之声》落户东方卫视,加上去年火爆荧屏的The Voice中国版《中国好声音》和再次落地的X Factor中国版《中国最强音》,全球三大顶级音乐真人秀节目终于会师中国。它们纷纷打上“国字头”的标签,用国际化的模式做着中国梦,而它们在海外的“宿怨”也必然延续到中国电视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视模式消耗最大的国家。”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宋晓阳表示。
三年之前,恐怕没有人敢做如此论断。
模式节目在中国的演进史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它对国内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98年CCTV-5引入法国电视台的《城市之间》,1999年以英国博彩节目Go Bingo为蓝本改编的《幸运52》。此时,“模式”还没有在业界形成完整概念。
而模式交易从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的转折点,大致可判定为2010年左右。到2013年回望这个过程,有几个节点绕不过去: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2010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和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以及2012年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联手的《中国好声音》。
从模仿到拿来,从浅表到精髓,模式节目作为各大卫视参与市场竞争的砝码,其之于中国电视的意义,不仅是繁荣了荧屏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电视制作理念和制作水准。然而面对“败多成少”的尴尬现实,人们也一直在追问,什么才是好模式?怎样才能做好模式?模式宝典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也许,这些答案可以从对成功模式节目的对比拆解之中,约略品出些滋味。
2013年,模式节目已基本完成局部突围,实现常态化,在各大卫视遍地开花。各类海外模式引入中国的时间差迅速缩短。“大模式”季播盛行,造成阶段性话题,但成功与否,模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更加注重制作的投入和水准。另一方面,“大片”集中上演也造成对制作资源、明星资源、选手资源,以及观众审美的消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