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娱乐电视台的“声音之战”由去年延续到今年,越来越多的卫视加入混战,外界将之形象比喻为国内选秀史上的“五代十国”。以往,中国电视综艺界存在着这样一条“抄袭”、“模仿”链条,大陆抄港台,港台抄日本,日本抄欧美。比如当年的老牌选秀《超级女声》就是山寨《美国偶像》。
如今,众卫视不惜重金购买外国版权,综观目前各家卫视的歌唱选秀节目,几乎都多了一个前缀形容词“引进自国外版权”,其中,有囫囵吞枣,实行“拿来主义”,有“本土改造”,也有和版权方一起非常深入地研究模式,细节方面和原版节目保持高度一致有之,“本土化”为主也有之。至于全番“引进国外版权”对中国电视业发展是好是坏?业界有两种看法,有人感慨,长此以往中国电视节目将丧失原创力;也有人认为,创新之前要吸取好的东西,而引进国外版权无疑是吸取经验的最好方式,尽管代价是昂贵的。
大颠覆
《中国最强音》
引进:美国《TheXFactor》(《X音素》)“选秀节目之父”SimonCowell 离开《美国偶像》后,2011年全力打造的《X音素》,比赛内容有别于Simon早期参与的《美国偶像》,地域上超越了其原版《英国偶像》。旨在选拔优秀的歌唱人才,但是选手的外貌、个性、舞台表现力和舞蹈都是重要的考核标准。
VS原版
《X音素》采用单轮淘汰制,一次失误就会导致热门选手黯然离场。但《中国最强音》就颠覆原版模式,借鉴了足球升降级的比赛模式,首先通过3场分组赛,让12强中的7组人留在“冠军组”,另5组人下降到“逆袭组”,之后“冠军战”和“逆袭战”同时进行,每周五播逆袭战,周六播出冠军战,逆袭胜出的歌手升级到冠军组,而冠军组每周也会降级两人到逆袭组。这样,每场比赛选手都将面临不断升降去留的考验,直至最终决出“冠军组”中的前三名以及年度冠军。而冠军组还将沿用《我是歌手》的“500人听审团”投票形式,由观众与郑钧、罗大佑、章子怡、陈奕迅四位导师一起决定歌手的命运。
基本完全复制
《中国好声音》(微博)
引进:荷兰节目《TheVoice of Holland》(《荷兰好声音》)
《荷兰好声音》2010年由荷兰著名制片人Johnde Mol 和Roelvan Velzen创造。母版《荷兰好声音》在荷兰家喻户晓,并且成为了荷兰收视率最高的选秀类栏目。与此同时,节目版权卖给了近40个国家。“好声音”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甚至阿拉伯国家也获得了巨大成功。例如美国版2011年4月在NBC开播的第一天,就超过了《美国偶像》总决赛的收视率。英国版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视高达842万名观众,远远超出了《X音素》、《英国达人秀》。
VS原版
《中国好声音》和版权方一起非常深入地研究模式,细节方面和原版节目都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好声音》节目录制时还有外国原版权工作人员在场察看。与《荷兰好声音》一样,《中国好声音》分四阶段进行:1.导师盲选,考核自己队内的14名学员。2.导师抉择,每期节目将由导师把旗下的14名学员两两配对,分成7组,通过两人合唱一首歌的方式,选出7名学员。3.导师对战,随后将有一名学员被导师“钦点”直接进入今后的“表演秀”,剩下的6名学员被分成3组,每人唱一首自选歌曲,最后仅有3名学员能被导师留名“表演秀”。4.年度盛典,经过“导师考核”,每个导师旗下将只剩下4名学员,最终一名成为“年度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与原版不同之处在于结束之后,原版节目结束后,除了节目本身的衍生品或是线上歌曲的继续销售之外,歌手签约、演唱会、唱片发售等获利环节都与节目的制作方没有任何关系。而《中国好声音》制作方灿星把选手签约以及签约之后的商业演出等项目都收归自己所有,包括演唱会、音乐剧、线下演出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全部制作方打造。
《中国梦之声》
引进:美国《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在美国拥有12年辉煌收视历史且被誉为“美国真人秀之王”的王牌节目《美国偶像》。
VS原版
《中国梦之声》在选手类型、导师设置以及赛制、舞美方面基本遵循《美国偶像》。不过后期播出中,多次改赛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