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市场”还是“男人危机”?
“你看江苏台的《非诚勿扰》,24个女孩子、5位男嘉宾——表面上男女互相选择,貌似公平,其实还是男生挑女生。虽然先由女方选择是否暗灯,但男生最后基本都有选择的余地。而女生一旦否定一个男生,今天估计就没戏了。连着否定三次,恭喜,可以提前回家了。”30岁的已婚男余风说,在绝大多数的博弈游戏中,抢得先机未必是好事。
在他看来,男方肯定有问题,为什么不选女博士?为什么不选年龄大的?为什么不选模样差的?“因为他们可以自负地说,哥凭的就是男少女多。爱情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供求关系在这里完全解释得通。”余风坚持眼下是“男方市场”。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很可能出现“隔代婚”、“姐弟婚”等错位婚姻。未来的社会阶层结构、消费结构、组织结构等都将更为男性所主导。
“男方市场,确切地说是对符合女性标准的男人们而言。那些月收入两三千的人,如何能进入男方市场?”在父母资助下买了房有了车、在文化科研单位工作的武昊在旁人眼中应该是女生们抢争的“香饽饽”,但他依然觉得经济基础不够,养活自己刚刚好,并不觉得有优势。“一言以蔽之,现在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与“男方市场”相对的是“男生危机”。不久前,自称“国内首家女权交友网站”的“淘男网”正式上线。在这里,男人是陈列的货品,而女人是淘手。她们有挑选的权利,看中哪个就把他的头像放入“购物车”,而他们只能靠施展魅力争取芳心。
这家“男人超市”的前景犹未可知,但女性的强势心态一览无余。《相约星期六》的现场点评嘉宾、心理学家章震宇对《壹周》分析道:现在大学入学比例存在女高男低的现象,这就反应到毕业后女性在职场地位上的强势抬头,成为超越相当一部分男性的事业精英。越来越多女性揣着高学历,在事业上获得了经济、权力等方面的制高点。
而男生们呢?从成长环境看,无论是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女生总会受到更多的宽容和呵护,所以发展空间较大,而教育男生时则相对严厉。同时,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度保护”,也是对男孩冒险、好奇、勇敢等天性的抑制。“‘70后’的教学环境和‘80后’没什么区别,都是女老师居多,女班干部居多,都被教育要听话。现在的男人普遍不够成熟、不负责任或怯懦,都与此有很大关系。”一位“70后”男性说。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男生被中性化了,他们有一种称谓叫“新男性”。“所谓新男性的成因是由乱七八糟临时撮合等观念压缩而成的。这种所谓新男性的气质被定义为是自我怀疑的,是对削弱了的社会性别差异、对他们的社会功能发出的疑问。原则上是一种迷失感。”英国文化研究专家弗兰克莫特说。“新女性”绝对是褒义词,但与之对应的“新男性”,则还难以定论。
不过,“虽然男孩危机的课题已被提出多时,但女性更要有危机感”,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在采访的最后提醒记者,“即便是当了政府领导的女性,眼下大多还只是男性的‘肋骨’啊。”
LINKS链接
“男”婚为何难婚?
当下男性的择偶标准如何?他们迟迟不婚的理由又是哪些?《壹周》进行了随机调查。
“人生观、价值观是否相似,是否有独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是否达到普遍认同的社会伦理道德水平。大概如此吧。另外,如果是30+的女性,作为男人为何不找24、25岁的呢?”
——美企职员丁炜认同现在是男方市场,男生们不着急,可以挑挑拣拣。
“没房子如何结婚?没有性格上的原因,我觉得就是物质上的保证。没钱还结婚,难道叫两个人一起过惨痛生活?现在的男人和早几年相比更物质,性格也更现实:女方经济能独立、经济要求好一点,无非就这些吧。是很无奈的社会环境影响。”
——不高、有才的奔三单身“北漂”男
“我看重的还是性格是否合得来,对长辈是不是孝顺。”
——4月底就要结婚的幸福新郎
“没结婚的选老婆首先看重模样的居多,讲究的是感情或志同道合。结了婚的大概会以贤惠、善解人意为重。当初没按这个标准找的多半后悔。”
——身为过来人的余风
“男人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生活成本高,结婚成本更高,买房子、日后共同生活和生孩子的费用,都不堪重负。二是交友的范围窄,遇到的人就这些,同学朋友能发展的早发展了,新认识有发展机会的女性很少。”
——武昊说自己现在有两个感叹:1、不知道怎样才能“遇到”;2、好不容易遇到却已经结婚了。
来源:真人秀